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溪山渔隐高贤笔,故物重归劫后难。


日月丽天先圣作,烟云随化达人观。


空庵松影逃兵外,沧海桑痕入卷端。

偶寻流水上崔嵬,五老苍颜一笑开。


若见谪仙烦寄语,匡山头白早归来。

夜深残月过山房,睡觉北窗凉。


起绕中庭独步,一天星斗文章。



朝来客话:“山林钟鼎,那处难忘。

扰扰人间岁月移,山房几度换茅茨。


身游与世相忘地,诗到令人不爱时。


老鹤初来未丹顶,稚松亲种已虬枝。

四纪移家剡曲傍,自茨生草作山房。


寒侵夜艾知霜重,行遍天涯觉梦长。


戒婢无劳事钗泽,课奴相率补陂塘。

屏迹山村病日增,乌皮几稳得闲凭。


冻云傍水封梅萼,嫩日烘窗释砚冰。


岁尽光阴饶衮衮,身闲醉梦且腾腾。

山泽何妨老太平,巉巉骨相本来清。


月明满地看梅影,露下隔溪闻鹤声。


未辨药苗逢客问,欲酬琴价约僧评。

何处合题诗,山房病起时。


晨光鸟先觉,春信柳偏知。


陋学勤何益,虚名悔可追。

柴门不掩俗人稀,成就山房一段奇。


木叶最宜新雨后,鸟声更胜暮春时。


家赀屡罄缘耽酒,宿习犹存为爱诗。

不出孤峰上,人间四十秋。


视身如传舍,阅世似东流。


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

宴坐白云端,清江直下看。


来人望金刹,讲席绕香坛。


虎啸夜林动,鼍鸣秋涧寒。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误入桃源里,初怜竹径深。


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寻。


舞鹤过闲砌,飞猿啸密林。

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磬步虚人。


百花仙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

幽人八座复中台,想见书堂山杏开。


四十馀年僧屈指,时因秋雁寄声来。

【其一】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岣嵝山房,逼山、逼溪、逼韬光路,故无径不梁,无屋不阁。
门外苍松傲睨,蓊以杂木,冷绿万顷,人面俱失。
石桥低磴,可坐十人。

青莲山房,为涵所包公之别墅也。
山房多修竹古梅,倚莲花峰,跨曲涧,深岩峭壁,掩映林峦间。
公有泉石之癖,日涉成趣。

李茇号岣嵝,武林人,住灵隐韬光山下。
造山房数楹,尽驾回溪绝壑之上。
溪声淙淙出阁下,高?插天,古木蓊蔚,人有幽致。

抗尘几何时,猿鹤共悲怨。


岂知朱墨暇,乃适山水愿。


兹晨秋令初,休沐谨邦宪。

天聪已许一言悟,年少悬知万卷开。


珍重当时读书处,低回空有后人来。

喜陪后骑陟崔嵬,竹里泉鸣古寺开。


吟罢苏仙头白句,天风更送好诗来。

东晋仙人借旧山,定应天意许公闲。


郡人欲问史君处,笑指峰峦紫翠间。

岸帻携筇夜夜来,蒲团纸帐竹香台。


直须觅取僧为伴,更为开菴斸草莱。

触事随缘不用多,华堂玉食奈忧何。


美人未厌山阿陋,薜荔为裳带女萝。

庵中独宿雨垂垂,永夜无人款竹扉。


灰冷铜炉香欲灭,床头一点葛灯微。

醉里题诗偏韵恶,秋来劝酒益杯深。


不才多病俱非敌,绿绮缘何得报金。

邂逅清欢屡不期,病来无奈羽觞飞。


醉乘篮舆江边去,长伴渔舟月下归。

禽哢秋来不复圆,桐阴霜后亦成穿。


黄花强欲招酣饮,白发偏工报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