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千皱万透飞来峰,散花一色真神工。


立雪溪山最佳处,岁朝一笑家人同。


红亭著我玉峰底,风柯冰涧交笙钟。

近年出处略相同,十载邅回我与公。
杭婺邻封迁谪后,湖濠继踵絷维中。
诗人嗫嗫常多难,儒者凄凄久讳穷。
源流同是子卿孙,公自多才我寡闻。
谬见推称丈人行,应缘旧熟秘书君。
文章高绝诚难敌,声气相求久益勤。
词源远远蜀江流,风韵琅琅舜庙球。
拟策进归中御府,文章传过带方州。
未归纶阁时称滞,再换铜符政并优。
早年相值浙江边,多见新诗到处传。
楼上金蛇惊妙句,卷中腰鼓伏长篇。
仳离岁月流如水,抑郁情怀积似烟。
昔闻黄子书成日,正值麟经托始年。
皇览揆初悲后死,斯文未丧孰先传。
春秋霜露如将见,歌舞衣裳忍自妍。

庭柏阴阴昼掩门,乌知有赦闹黄昏。


汉宫自种三生福,楚客还招九死魂。


纵有锄犁及田亩,已无面目见丘园。

老人畏添岁,每叹时序速。


今朝阳始生,在易得来复。


扶衰奉先祭,拜起赖童仆。

七十六年将到时,龙钟犹复强支持。


寒灯照影始知瘦,薄酒作酲方觉衰。


春日尚能持冷饼,花时未碍插繁枝。

门楣束艾作神人,团粽盘中节物新。


安用丹书禳赤口,风波虽恶不关身。

饯岁愁虽剧,迎年喜亦深。


桃符带草写,椒酒过花斟。


车马久无迹,儿孙聊慰心。

朔风积夜雪,明发洲渚净。


开门望钟山,松石皓相映。


故人过我宿,未尽跻攀兴。

从学晚闻道,谋官无见功。


早衰观水鉴,内热愧邻邦。


比邻有宗侯,治剧乃雍容。

一春两脚滞东园,柳绊花牵不暂闲。


今日酽晴天气好,杖藜看水更看山。

半晴半雨半暄凉,拖带春光未要忙。


为报州家兼县里,吾乡改作万花乡。

日影云光学镀金,好风不肯碎花阴。


人言春色醲于酒,不醉衰容只醉心。

寒久花迟也大奇,雨膏饱足土膏肥。


牡丹芍药君须记,管取花房二尺围。

金作林檎花绝秾,十年花少怨东风。


即今遍地栾枝锦,不则梢头几点红。

手种花王五百窠,半来枯瘁半萌芽。


东风未要都开了,每日教开三两花。

春寒偏勒牡丹迟,晚似常年半月期。


上巳清明同一日,那时恰好放花枝。

海棠重叶更妖斜,青帝翻腾别一家。


格外出奇人不识,大红抹利小莲花。

百舌殷勤报晓晴,花梢做出百般声。


饶渠学遍山禽语,至竟何曾学得莺。

海棠雨后不胜佳,子细看来不是花。


西子织成新样锦,清晨濯出锦江霞。

半月春晴探物华,山园走得脚酸麻。


从教三日风和雨,闭户烧香不看花。

今岁春迟雨亦然,生愁无水打秧田。


不消三日如麻脚,线样溪流浪拍天。

篱菊斑斑半吐黄,沜中又报紫萸香。


装成令节秋还晚,撩得高情老更狂。


载酒极知乖胜践,沾衣却免叹斜阳。

经年不踏斜桥路。
青山试问谁为主。
密叶转回风。

久向优场脱戏衫,亦无布袋杖头担。


化弥勒身千百亿,问绛人年七十三。


诸老萧疏留后殿,高僧灭度少同参。

新来衰态见,书懒读,镜休看。
笑量窄才悭,卷无警策,杯有留残。
思量减些年甲,怎奈何、须与鬓难瞒。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
老去惜花心,相以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