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独对楼前雪,闲吟卷里梅。


人非今日会,花忆往年开。


驿使春难寄,瑶台梦不来。

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


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


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右。

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
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山根玉泉仰面飞,飞出山顶却下驰。


自从庐阜泻双练,至今银湾乾两支。


雷声惊裂龙伯眼,雪点溅湿姮娥衣。

东坡太白两诗翁,诗到庐山笔更锋。


倒挂银河分一派,擘开玉峡出双龙。


天孙织锦机全别,仙子裁云手自缝。

五老相携欲上天,玄猿白鹤尽疑仙。


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


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生烟。

三峡波涛饱溯沿,过桥雷电记当年。


江声仿佛瞿唐口,石角参差滟滪前。


应有夜猿啼古木,已将秋叶作归船。

万木青杉一手栽,满堂白佛九天来。


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绕寺开。


半榻松阴秋簟冷,一杯香饭午钟催。

来听归宗早晚钟,疲劳懒上紫霄峰。


墨池漫叠溪中石,白塔微分岭上松。


佛宇争推一山甲,僧厨坐待十方供。

山行但觉鸟声殊,渐近神仙简寂居。

门外长溪净客足,山腰苦笋助盘蔬。

乔松定有藏丹处,大石仍存拜斗馀。

山上流泉自作溪,行逢石缺泻虹霓。


定知云外波澜阔,飞到峰前本末齐。


入海明河惊照曜,倚天长剑失提携。

山回不见落银潢,馀溜喧豗响石塘。


目乱珠玑溅空谷,足寒雷电绕飞梁。


入瓶铜鼎春茶白,接竹斋厨午饭香。

清晨入谷到斜曛,遍历青霞蹑紫云。


阊阖远从双剑辟,银河真自九天分。


驱驰此日原非暇,梦想当年亦自勤。

僻性寻常惯受猜,看山又是百忙来。


北风留客非无意,南寺逢僧即未回。


白日高峰开雨雪,青天飞瀑泻云雷。

壁立双芙蓉,正临无底谷。


谁挥修月斧,尽削银河曲。


倒洒万斛珠,翻飞千寻玉。

白虹昼下昆仑顶,半入青林久不回。


下洞水轮穿地底,冰崖吼怒却重来。

千古芝田人不到,深林继日拾琼瑰。


从今为记晁夫子,曾到芝田百亩来。

嘉熙殿里春日长,集贤奉诏写苍筤。
迩来二十有五载,飘零残墨到江乡。


匡庐高人昔同住,每见挥毫凤鸾翥。

未游漱玉亭,先诵东坡诗。
手持芙蕖跳下清泠中,疑非谪仙不能为此词。


后翁三十年,我亦游于斯。

癯然云雾窟,疑是六朝僧。


鹤发垂千尺,苔衣覆几层。


枯枝全化石,冷焰忽销冰。

向夕楼中卧,天风忽起西。


不知吹瀑水,飘落几重溪。


窗小云争入,林深雪已迷。

瀑布之水源何来。
划然下裂长峰开。
下士目骇自天落。

金经已不完,泥犁亦残堕。
茫茫一片匡庐云,出山遍证人天果。

庐山五老,招我此行。


我琴不鼓,无亏无成。

飞瀑涌寒峡,流云静幽壑。


夕日倒峰影,杯中双剑落。

垂垂千仞瀑,随风下山去。


吹作半天雨,飘散不知处。

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

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

潭色何所似,黛玉空人心。


可道清见底,龙蟠不在深。

瀑峡生烟暝,山杯坐不归。


笼灯过潭水,疑有玉龙飞。

僧阁暮钟静,夏凉风色幽。


月出照瀑布,猿啼西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