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飞流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蜺似,天清风雨闻。

庐山山南刷铜绿,黄金锯解纯苍玉。
庐山山北泼蓝青,碧罗幛裹翡翠屏。


昨日山南身历遍,今朝山北舟中看。

过湖见远岫,澹若横碧烟。


晨蔚动霁晖,春滋涵雨鲜。


人世那有此,必疑是庐山。

尽说庐山若个奇,当时图画亦堪疑。


九江风浪非前日,五老烟云岂定期?


眼惯不妨层壁险,足蜷须著短筇随。


香炉瀑布微如线,欲决天河泻上池。

落日熔金万顷,晴岚洗剑双锋。
紫枢元是黑头公。
佳处因君愈重。

东南苍翠何崔嵬,横流一望幽抱开。


影寒已令水底去,脚阔欲过湖心来。


深处不唯容鬼怪,暗中兼恐有风雷。

休说江南青未了,一庵一径可容身。


宦程正迫西风急,未是庐山伫足人。

山秀江清三百里,与君三宿一扁舟。

饮残桑落溪云暮,卧冷桃笙楚雨秋。

舟隐长江逢夹口,眼明五老立云头。

夜入庐山路,开元万柱宫。


穿廊石渠水,凉座竹林风。


羽客谈霏雪,星郎气吐虹。

看尽千峰意不关,青天忽接是庐山。


来朝紫气君休怪,身在嵯峨峭旧间。

多年不省庐山面,江上初从望中见。


秀骨苍颜五老人,顾我欣然如素善。


香炉峰顶紫烟浮,瀑布遥看银汉流。

瀑布高悬三石梁,湖波荡漾白云光。


仙人双足垂明月,绝世风流不可忘。

贪程只为看庐阜,及到停舟恨颇浓。


云暗半空藏万仞,雪迷双瀑在中峰。


林端莫辨曾游路,鸟际微闻向暮钟。

过鲁必谒岱,入洛须望嵩。
嗟余夜半入彭蠡,月黑不见香炉峰。


明登望湖亭,雨气何空蒙。

春山如春草,春来无不好。
况是香炉峰,百叠屏风围五老。


嘤嘤历历谷鸟哀,朱朱粉粉山花开。

我行昨出庐山西,藤竹苍苍阴虎溪。
东林钟声晚出寺,高崖木叶秋平溪。


白云万叠倏然合,窈眇回听清猿啼。

却望庐山倚柁楼,半空宿霭未全收。


苍然五老独献状,似欲劝人求一游。

苍山去郭三十里,日暮云收独立时。


应是尘埃能眯眼,几人曾有望山诗。

车音呜咽大江前,缩地劳劳问岁年。


一片匡庐挥不去,来扶残梦卧云烟。

自有庐山岁几千,鄱湖相对是何年。


自有湖山初见我,一十四载九洄沿。


每从南极瞻五老,及到西江望比肩。

相对无缘认岭峰,入看只与白云同。


江舟竟日分横侧,真面遥临一水中。

洪泉飞九叠,万壑动群氛。


势落悬峰日,光摇出岫云。


晦明殊所见,近远各为闻。

肩舆终日在山间,忽见庐山忆雁山。


我亦无心入莲社,愿随征雁及秋还。

五峰亭上同登日,遥望庐山在杳冥。

今日庐山真满眼,回头却望五峰亭。

西望香炉雪,千峰晚色新。


白头悲作吏,黄纸苦催人。


多负登山屐,深藏漉酒巾。

老无杰句对庐山,紫翠遥看霄汉间。


羡杀倒骑牛背客,买田长占落星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