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庭树日日疏,稍觉夜月添。


推愁了此段,卷我三间帘。


黄花墙阴远,白发露气严。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著秋声。

月色四时好,秋光君子知。


南山昨夜雨,为我写清规。


独鹤耸寒骨,高杉韵细飔。

萧条良夜永,秋草对衰颜。


露下鸟初定,月明人自闲。


独悲无旧业,共喜出时艰。

寒月照秋城,秋风泉涧鸣。


过时见兰蕙,独夜感衰荣。


酒散同移疾,心悲似远行。

九重门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


风清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

泉清兰菊稠,红果落城沟。


保庆台榭古,感时琴瑟秋。


硕儒欢颇至,名士礼能周。

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梢梢寒叶坠,滟滟月波流。


凫鹄共思晓,菰蒲相与秋。

礼足一垂泪,医王知病由。


风萤方喜夜,露槿已伤秋。


顾以儿童爱,每从仁者求。

河汉净无云,鸿声此夜闻。


素心难比石,苍鬓欲如君。


露槿月中落,风萤池上分。

秋清众籁寂,华月耿遥夜。


玉琴奏瑶席,逸响发高榭。


微微风入林,稍稍泉出罅。

不寐知夜长,起视天宇阔。


散漫草上风,朦胧云间月。


寒禽鸣疏树,黄叶堕阶闼。

木落霜露繁,乌啼夜方永。


起行望明月,西风吹雁影。


雁飞一何急,乌啼安所集。

秋夜月,黄金波,照人哭,照人歌。

人歌人哭月长好,月缺月圆人自老。

夜何其,星移漏转,凉蟾照无睡。
宝筝弦断,金雁与青釭,相对憔悴。
塞鸿过尽人千里。

正凄凉,月明孤馆,那堪征雁嘹唳。
不知衰鬓能多少,还共柳丝同脆。
朱户闭,有瑟瑟萧萧,落叶鸣莎砌。

江城夜寂,何处吹羌笛。
城上月高风淅淅,翻动林梢败叶,一片琅玕下空碧。


倦游客,乡关暮云隔。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


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秋河耿耿夜沈沈,往事三更尽到心。


多病谩劳窥圣代,薄才终是费知音。


家山梦后帆千尺,尘土搔来发一簪。

入蜀归吴三首诗,藏于笥箧重于师。


剑关夜读相如听,瓜步秋吟炀帝悲。


景物也知输健笔,时情谁不许高枝。

风雷不改旧山河,华屋年深蔓绿萝。


龙柱云消金气冷,凤台人去月明多。


英雄空听生铜吼,感慨谁知白石歌。

孤云杳杳雁声寒,黄叶萧萧诗思悭。


坐对酒樽怀北海,啸歌白石向南山。


菊花野雨家何处?


莼老秋风客未还。

露华泥泥湿桐丝,渐觉新凉袭敝帏。


肯羡轻生归马革,独怜清苦卧牛衣。


种桃未必全忘世,采药终然会息机。

冉冉新霜上鬓毛,相逢何事论英豪?


山城雨重钟声短,海国风清剑气高。


且自草衣同牧竖,不须骢马列官曹。


古来勋业真堪笑,三士杀身争二桃。

生憎尘俗苦相侵,渐渐移家入远林。


但得瓮中多白酒,何须囊里有黄金。


关山夜静笳声惨,淮海秋高雁影沈。

待月东林月正圆,广庭无树草无烟。


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楚国同游过十霜,万重心事几堪伤。


蒹葭露白莲塘浅,砧杵夜清河汉凉。


云外山川归梦远,天涯岐路客愁长。

望月忆披襟,长溪柳半阴。


高斋初酿酒,孤棹远携琴。


犬吠秋山迥,鸡鸣晓树深。

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


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东越秋城夜,西人白发年。


寒城警刁斗,孤愤抱龙泉。


凤辇栖岐下,鲸波斗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