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凉飙呼不来,流汗方被体。


稀星乍明灭,暗水光弥弥。


香风过莲芡,惊枕裂鲂鳢。

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愧为湖外客,看此戎马乱。


中夜混黎氓,脱身亦奔窜。


平生方寸心,反掌帐下难。

何堪日衰病,复此时炎燠。


厌对俗杯盘,倦听凡丝竹。


藤床铺晚雪,角枕截寒玉。

经时苦炎暑,心体但烦倦。


白日一何长,清秋不可见。


岁功成者去,天数极则变。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


不堪逢苦热,犹赖是闲人。


朝客应烦倦,农夫更苦辛。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石涧寒泉空有梦,冰壶团扇欲无功。

天地一气尔,阴阳司阖开。


郁蒸以为雨,回薄以为雷。


久郁无所泄,造化安在哉。

炎歊行中天,曼肤汗翻水。


纤絺薄如雾,不异铠被体。


散发垂两肩,万事弃不理。

奉使按胡俗,平明发轮台。


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


九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

人言“长江无六月,”我言六月无长江。
只今五月已如许,六月更来何可当。


船仓周围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宽窄。

半月阴凉天气佳,今朝新暑不饶些。


一生怕热长逢热,千里还家未到家。


入却船来那得出,恰方日午几时斜。

吏散庭空便悄然,不须休日始偷闲。


鸥边野水水边屋,城外平林林外山。


偶见行人回首却,亦看老子立亭间。

日脚斜红欲暮天,倚栏垂手弄云烟。


两行相对树如许,一叶不摇风寂然。


剩欲啜茶还罢去,却愁通夕不成眠。

迢递太行路,自古称险恶。


千骑俨欲前,群峰望如削。


火云从中出,仰视飞鸟落。

日轮推火烧长空,正是六月三伏中。


旱云万叠赤不雨,地裂河枯尘起风。


农忧田亩死禾黍,车水救田无暂处。

溽暑蒸润土,火云烧远空。


闭户类螺蚌,解衣真裸虫。


枕石无凉气,挥扇亦炎风。

暑窗当午思昏昏,雷起千峰睡不闻。


铄石谁能招楚魄,斫冰我欲访湘君。


年华只合加餐饭,事业休工刺绣文。

赤日才低又火云,巷南街北断知闻。


荷风拂簟昭苏我,竹月筛窗慰藉君。


避暑无奇那避谤,能觞便了莫能文。

忆昔伏波南伐时,穿岸为宫避炎气。
青草茫茫起瘴烟,吹虫含沙总堪畏。

南风吹云不成泽,朝霞暮霞山谷赤。
赤松羽人潜大荒,火府朱陵气相射。


蜚廉翅跕不能奋,蓱号眼枯口流液,远客魂销畏絺绤。

暑气发炎州,焦烟远未收。


啸风兼炽燄,挥汗讶成流。


鹳鹊投林尽,龟鱼拥石稠。

日光亭午时,赫若镕黄金。


鸣鸢不生风,流云不成阴。


赤地有焦土,烈野无沃霖。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赤日若射火,林风不动梢。


羸汗尚流沛,冠服岂堪包。


贵人谅有禀,惯习非强教。

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


赫日已照灼,赤云助轩腾。


积水殆将沸,清风岂能兴?


草木恐焚燎,窗扉似炊蒸。

秋阳昼长不可度,身被单葛如重裘。


何当急雨洗天地,坐使清风还九州。

夜火虽中气未清,箑频□倦若为情。


峰云不动林烟热,正为蜩螗作沸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