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颜范遥同异代心,琳宫香火道缘深。


诗家风味今谁在,定访弥明与共吟。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此天人也耶?


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箪瓢气已压膏粱,不傍朱门味更长。


细看高人忘宠辱,始知吾辈可怜伤。


岩扃勾漏新丹灶,香火匡庐古道场。

桐庐朝暮苦匆匆,潇洒宁能与昔同。


堆案文书生眼黑,入京车马涨尘红。


逢迎风月曲生事,弹压江山毛颖功。

在昔实方枘,成功见圆机。


九原尚友心,白首要同归。

公有一杯酒,与人同醉醒。


遗民能记忆,欲语涕飘零。

公归未百年,鹳巢荒古屋。


我吟殄瘁诗,悲风韵乔木。

羊生但著鞭,勿哭西州门。


故有不亡者,南山相与存。

人去洲渚在,春回花草斑。


清谈值渊对,发兴如江山。

委径问谣俗,高丘省佃作。


昔游非苟然,今花几开落。

庆州自不恶,藉甚载声华。


忠义可无憾,公今有世家。

落日衔城壁,祠东更一游。


悲来惜酒少,安得董糟丘。

伤心祠下亭,在时公燕处。


临水不相猜,江鸥会人语。

忆在昭陵日,倾心用老成。


功归仁祖庙,正得一书生。

佳客千山得得来,主人双眼为渠开。


逢人莫说当时事,且泊南亭把一杯。

香颈垂云眉倒晕。
珠翠丛中,没个他风韵。
浪蝶狂蜂遍有分。

班固人表吾尝疑,第一武王二伯夷。


我谓伯夷可第一,武未尽善宜二之。


退之第一唐文人,希文第一宋辅臣。

胜绝登临地,桐江占十分。


省郎才不世,御史气如云。


遂使芝兰秀,俱能锦绣文。

江驿森森六本松,蜿蜒枝干走虬龙。


烟滋鳞甲苍颜老,云惹须髯美荫浓。


独立雪霜君子操,曾因风雨大夫封。

古今一理是纲常,范笔韩文妙发扬。


公卧首阳原不死,春风岁岁蕨薇香。

小楷青州三绝碑,复还范氏事尤奇。


不知百世闻风者,更有何人似伯夷。

山林忍长饥,君门不易入。


今时行路难,自古志士泣。


范生岷峨秀,学古名字立。

去秋游道场,俯瞰何山路。


林泉虽在眼,未暇飞杖屦。


尘埃汩城市,遥望隔烟雾。

郡亭临大泽,霞障截尘纷。


有色只因日,无心元是云。


沧浪随郭转,欸乃隔江闻。

堂堂范公真天人,配我仁祖为元臣。
材兼文武怀经纶,先忧后乐不为身。


上与夔卨相等伦,正色朝端批逆鳞。

平生敬慕范文正,遗像向来祠楚东。


梦里何人赠文集,见公端似见周公。

手移修竹傍墙栽,老眼青青为竹开。


独坐书斋谁是伴,清风时作故人来。

天然形貌写何难,难得灵台上笔端。


朋党论兴三出日,不知谁作正人看。

吴兴学校规模壮,安定先生道德崇。


苕霅溪同洙泗水,汀洲蘋有藻芹风。


山知尊道犹端弁,湖欲依光故近宫。

理郡端如理乱丝,范公往矣欲谁师。


典刑犹有堂中像,光艳长存壁上诗。


未报国恩嗟老去,不逢人杰恨生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