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其一】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徵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遭乱到蜀江,卧疴遣所便。

天寒鸟已归,月出人更静。

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

跻攀倦日短,语乐寄夜永。

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


江鹳巧当幽径浴,邻鸡还过短墙来。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

久客应吾道,相随独尔来。


孰知江路近,频为草堂回。


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雾里江船渡,风前径竹斜。


寒鱼依密藻,宿鹭起圆沙。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殷勤江郡守,怅望掖垣郎。


惭见新琼什,思归旧草堂。


事随心未得,名与道相妨。

谏诤知无补,迁移分所当。


不堪匡圣主,只合事空王。


龙象投新社,鹓鸾失故行。

吾师道与佛相应,念念无为法法能。


口藏宣传十二部,心台照耀百千灯。


尽离文字非中道,长住虚空是小乘。

淙淙三峡水,浩浩万顷陂。


未如新塘上,微风动涟漪。


小萍加泛泛,初蒲正离离。

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


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


有松数十株,有竹千馀竿。

琢玉以为架,缀珠以为笼。


玉架绊野鹤,珠笼锁冥鸿。


鸿思云外天,鹤忆松上风。

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


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


砌水亲开决,池荷手自栽。

三间茅舍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回。


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

久眠褐被为居士,忽挂绯袍作使君。


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

正听山鸟向阳眠,黄纸除书落枕前。


为感君恩须暂起,炉峰不拟住多年。

三十年前草堂主,而今虽在鬓如丝。


登山寻水应无力,不似江州司马时。


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业未抛诗。

丹霄携手三君子,白发垂头一病翁。


兰省花时锦帐下,庐山雨夜草庵中。


终身胶漆心应在,半路云泥迹不同。

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


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


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

南出湖壖有废堤,草堂只在鹳巢西。


清风满榻眠初起,落叶平沟路欲迷。


新酒已知迎社熟,秋莺犹作傍檐啼。

幸有湖边旧草堂,敢烦地主筑林塘。


漉残醅瓮葛巾湿,插遍野梅纱帽香。


风紧春寒那可敌,身闲昼漏不胜长。

小住初为旬月期,二年留滞未应非。


寻碑野寺云生屦,送客溪桥雪满衣。


亲涤砚池馀墨渍,卧看炉面散烟霏。

清江抱孤村,杜子昔所馆。


虚堂尘不扫,小径门可款。


公诗岂纸上,遗句处处满。

俯槛临流蕙径深,平泉花木绕阴森。


蛙鸣鼓吹春喧耳,草暖池塘梦费吟。


赌墅乞甥宾对弈,惊鸿送目手挥琴。

河阳有洑流,经营太行根。


盛德不终晦,发为清济源。


斯堂济源上,太行正当门。

何处人事少,西峰旧草堂。


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


后岭有微雨,北窗生晓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