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国官宫物类之象。
其伏见蚤晚,邪正存亡,虚实阔狭,及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历斗食,彗孛飞流,日月薄食,晕适背穴,抱珥虹蜺,迅雷风袄,怪云变气:此皆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
政失于此,则变见于彼,犹景之象形,乡之应声。
其伏见蚤晚,邪正存亡,虚实阔狭,及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历斗食,彗孛飞流,日月薄食,晕适背穴,抱珥虹蜺,迅雷风袄,怪云变气:此皆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
政失于此,则变见于彼,犹景之象形,乡之应声。
是时既灭两粤,粤人勇之乃言:“粤人俗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
昔东瓯王敬鬼,寿百六十岁。
后世怠嫚,故衰耗。
昔东瓯王敬鬼,寿百六十岁。
后世怠嫚,故衰耗。
《洪范》八政,三曰祀。
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
旁及四夷,莫不修之;下至禽兽,豺獭有祭。
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
旁及四夷,莫不修之;下至禽兽,豺獭有祭。
凡货,金、钱、布、帛之用,夏、殷以前其详靡记云。
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铢;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
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布,束于帛。
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铢;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
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布,束于帛。
《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
夫人宵天地之貌,怀五常之性,聪明精粹,有生之最灵者也。
爪牙不足以供耆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将役物以为养,用仁智而不恃力,此其所以为贵也。
故不仁爱则不能群,不能群则不胜物,不胜物则养不足。
爪牙不足以供耆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将役物以为养,用仁智而不恃力,此其所以为贵也。
故不仁爱则不能群,不能群则不胜物,不胜物则养不足。
《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
治身者斯须忘礼,则暴嫚入之矣;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
人函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
治身者斯须忘礼,则暴嫚入之矣;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
人函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
《虞书》曰“乃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
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
三代稽古,法度章焉。
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
三代稽古,法度章焉。
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
辅佐不可得而称矣,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虖孔氏,然犹著在篇籍,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
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未知,焉得仁?”“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辅佐不可得而称矣,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虖孔氏,然犹著在篇籍,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
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未知,焉得仁?”“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表略】
《易》叙宓羲、神农、黄帝作教化民,而《传》述其官,以为宓羲龙师名官,神农火师火名,黄帝云师云名,少昊鸟师鸟名。
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
《书》载唐、虞之际,命羲、和四子顺天文,授民时;盗四岳,以举贤材,扬侧陋;十有二牧,柔远能迩;禹作司空,平水土;弃作后稷,播百谷;卨作司徒,敷五教;咎繇作士,正五刑;垂作共工,利器用;益作朕虞,育草木鸟兽;伯夷作秩宗,典三礼;夔典乐,和神人;龙作纳言,出入帝命。
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
《书》载唐、虞之际,命羲、和四子顺天文,授民时;盗四岳,以举贤材,扬侧陋;十有二牧,柔远能迩;禹作司空,平水土;弃作后稷,播百谷;卨作司徒,敷五教;咎繇作士,正五刑;垂作共工,利器用;益作朕虞,育草木鸟兽;伯夷作秩宗,典三礼;夔典乐,和神人;龙作纳言,出入帝命。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绝,修废举逸,然后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
传称武王克殷,追存贤圣,至乎不及下车。
世代虽殊,其揆一也。
传称武王克殷,追存贤圣,至乎不及下车。
世代虽殊,其揆一也。
昔周监于二代,三圣制法,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余。
周公、康叔建于鲁、卫,各数百里;太公于齐,亦五侯九伯之地。
《诗》载其制曰:“介入惟籓,大师惟垣。
周公、康叔建于鲁、卫,各数百里;太公于齐,亦五侯九伯之地。
《诗》载其制曰:“介入惟籓,大师惟垣。
孝平皇帝,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子也。
母曰卫姬。
年三岁嗣立为王。
母曰卫姬。
年三岁嗣立为王。
孝哀皇帝,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也。
母曰丁姬。
年三岁嗣立为王,长好文辞法律。
母曰丁姬。
年三岁嗣立为王,长好文辞法律。
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
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为世嫡皇孙。
宣帝爱之,字曰太孙,常置左右。
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为世嫡皇孙。
宣帝爱之,字曰太孙,常置左右。
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
母曰共哀许皇后,宣帝微时生民间。
年二岁,宣帝即位。
母曰共哀许皇后,宣帝微时生民间。
年二岁,宣帝即位。
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
太子纳史良娣,生史皇孙。
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孙。
太子纳史良娣,生史皇孙。
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孙。
孝昭皇帝,武帝少子也。
母曰赵婕妤,本以有奇异得幸,及生帝,亦奇异。
语在《外戚传》。
母曰赵婕妤,本以有奇异得幸,及生帝,亦奇异。
语在《外戚传》。
孝景皇帝,文帝太子也。
母曰窦皇后。
后七年六月,文帝崩。
母曰窦皇后。
后七年六月,文帝崩。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母曰薄姬。
高祖十一年,诛陈豨,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
十七年秋,高后崩,诸吕谋为乱,欲危刘氏。
高祖十一年,诛陈豨,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
十七年秋,高后崩,诸吕谋为乱,欲危刘氏。
高皇后吕氏,生惠帝。
佐高祖定天下,父兄及高祖而侯者三人。
惠帝即位,尊吕后为太后。
佐高祖定天下,父兄及高祖而侯者三人。
惠帝即位,尊吕后为太后。
孝惠皇帝,高祖太子也,母曰吕皇后。
帝年五岁,高祖初为汉王。
二年,立为太子。
帝年五岁,高祖初为汉王。
二年,立为太子。
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
至固陵,不会。
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
至固陵,不会。
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
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
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
《离骚》者,屈原之所作也。
屈原初事怀王,甚见信任。
同列上官大夫妒害其宠,谗之王,王怒而疏屈原。
屈原初事怀王,甚见信任。
同列上官大夫妒害其宠,谗之王,王怒而疏屈原。
昔《书》称“蛮夷帅服”,《诗》云“徐方既俫”,《春秋》列潞子之爵,许其慕诸夏也。
汉兴至于孝文时,乃有弓高、襄城之封,虽自外来,本功臣后。
故至孝景始欲侯降者,丞相周亚夫守约而争。
汉兴至于孝文时,乃有弓高、襄城之封,虽自外来,本功臣后。
故至孝景始欲侯降者,丞相周亚夫守约而争。
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
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
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
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
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
青青之竹形兆直,妙华长秆纷实翼。
杳筱丛生于水泽,疾风时纷纷萧飒。
削为扇翣成器美,托御君王供时有。
杳筱丛生于水泽,疾风时纷纷萧飒。
削为扇翣成器美,托御君王供时有。
昔《诗》、《书》述虞、夏之际,舜、禹受禅,积德累功,治于百姓,摄位行政,孝之于天,经数十年,然后在位。
殷、周之王,乃繇卨、稷,修仁行义,历十余世,至于汤、武,然后放杀。
秦起襄公,章文、缪、献、孝、昭、严,稍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并天下。
殷、周之王,乃繇卨、稷,修仁行义,历十余世,至于汤、武,然后放杀。
秦起襄公,章文、缪、献、孝、昭、严,稍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