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释名


地鳖、土鳖、过街。


气味


咸、寒、有毒。


主治


产后腹痛(有干血)。

释名


虻虫


气味


苦、微寒、有毒。


主治


蛇螫血出。
取虻虫初食牛马血腹满者二十个,烧过,研为末,开水送服。

释名


白鱼、壁鱼、蠹鱼。


气味


咸、温、无毒。


主治


小儿天吊(眼向上翻)。

释名


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土狗。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水肿病(腹满,喘急,不能安卧)。

释名


促秋、秋施、菊促、苦龙、何皮、癞蛤蟆。


气味


蟾酥:甘辛、温、有毒。


辛、凉、微毒。

释名


推丸,推车客、黑牛儿,铁甲将军、夜游将军。


气味


咸、寒、有毒。


主治


小儿惊风(不拘急、慢均适用)。

释名


蝉壳、枯蝉、腹、金牛儿。


气味


咸、甘、寒、无毒。


主治


小儿夜啼。

释名


惊蟆


气味


辛、寒、有毒。


主治


风热邪病。
用蛤蟆(烧灰)、朱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

释名


调、齐女。


气味


咸、甘、寒、无毒。


主治


百日发惊。

释名


地蚕、乳齐、应条。


气味


咸、微温、有毒。


主治


小儿脐疮。

释名


蛆是蝇的幼虫


气味


寒、无毒。


主治


一切疳疾。
在六月间取粪坑听蛆淘净,封竹筒中,干后研末。

释名


长股、田鸡、青鸡、坐鱼、蛤鱼。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水肿。

释名


至掌。
大者名马蜞、马蛭、马蟥、马鳖。


气味


咸、苦、平、有毒。

释名


主簿虫、杜白、虿尾虫。


气味


甘、辛、平、有毒。


主治


小儿脐风(初生儿断脐后伤风湿,唇青、口撮、出白沫,不吸乳)。

释名


壁镜。


气味


无毒。


主治


喉痹乳蛾。

释名


次蟗、蛛蝥


气味


微寒、有小毒。


主治


婴儿口噤,不能吮乳,用蜘蛛一枚,去足,炙焦,研为末,加猪乳一合,和匀,分三次慢慢灌服。
极效。

释名


蒺藜、蛆、天龙。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小儿撮口(舌上有疮,如粟米大)。

释名


斑猫、蝥虫、龙蚝、斑蚝。


气味


辛、寒、有毒。


主治


瘰疬不消。

释名


红娘子、灰花蛾。


气味


苦、平、有小毒。
(不可近目)


主治


子宫虚寒,月经不调。

释名


蜮蚓、劬闰、坚蚕、阮善。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伤寒热结。

释名


黑兜虫。


气味


咸、温、无毒。


主治


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元阳不足。

释名


晚蚕、魏蚕、夏蚕、热蚕。


气味


原蚕沙:甘、辛、温、无毒。


雄原蚕蛾:咸、温、有小毒。

释名


自死乾名白僵蚕。


气味


咸、辛、平、无毒。


主治


小儿惊风。

释名


称俞、山蜗牛、蜗赢、蜒蚰赢、土牛儿。


气味


咸、寒、有小毒。


主治


小便不通。

释名


刀螂,拒斧、不过。
其子房名螵蛸、蝉蛸、致神、野狐鼻涕。


气味


(桑螵蛸)咸、甘、平、无毒。

释名


陵蠡、土蜗、托胎虫、鼻涕虫、蜒蚰螺。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蜈蚣咬伤。

释名


蜂肠、蜂窠、百穿、紫金沙。


气味


甘、平、有毒。


主治


小儿疾。

释名


人龙。


气味


大寒。


主治


多年风眼。

释名


蜡蜂。


气味


(蜂子)甘、平、微寒、无毒。


主治


大麻风(须眉脱落,皮肉已烂成疮)。

气味


甘、微温、无毒。


主治


赤白痢(腹痛难忍,里急后重)。
用黄蜡三钱、阿胶三钱,同熔化,加黄连末五钱,搅匀,分三次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