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芳幄覆云屏,石奁开碧镜。


支流日飞洒,深处自疑莹。


潜去不见迹,清音常满听。

溅溅漱幽石,注入团圆处。


有如常满杯,承彼清夜露。


岩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

潆渟幽壁下,深净如无力。


风起不成文,月来同一色。


地灵草木瘦,人远烟霞逼。

晶晶掷岩端,洁光如可把。


琼枝曲不折,云片晴犹下。


石坚激清响,叶动承馀洒。

楚客忆关中,疏溪想汾水。


萦纡非一曲,意态如千里。


倒影罗文动,微波笑颜起。

迥破林烟出,俯窥石潭空。


波摇杏梁日,松韵碧窗风。


隔水生别岛,带桥如断虹。

结构得奇势,朱门交碧浔。


外来始一望,写尽平生心。


日轩漾波影,月砌镂松阴。

流水绕双岛,碧溪相并深。


浮花拥曲处,远影落中心。


闲鹭久独立,曝龟惊复沈。

飞流透嵌隙,喷洒如丝棼。


含晕迎初旭,翻光破夕曛。


馀波绕石去,碎响隔溪闻。

潇洒青林际,夤缘碧潭隈。


淙流冒石下,轻波触砌回。


香风逼人度,幽花覆水开。

故物一已尽,嗟此岁年深。


野桃自着花,荒棘自生针。


芊芊谷水阳,郁郁昆山阴。

自古世上雄,慷慨擅功名。


当时岂有力,能使死者生。


三女共一丘,此憾亦难平。

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


崖风与穴水,清越有馀声。


悲哉世所珍,一出受攲倾。

巨川非一源,源亦在众流。


此谷乃清浅,松江能覆舟。


虫鱼何所知,上下相沉浮。

野人非昔人,亦复水上居。


纷纷水中游,岂是昔时鱼。


吹波浮还没,竞食糟糠馀。

柘林著湖山,菱叶蔓湖滨。


秦女亦何事,能为此湖神。


年年赛鸡豚,渔子自知津。

穆王得八骏,万事得期修。


茫茫万载间,复此好远游。


车轮与马迹,此地亦尝留。

吴王好射虎,但射不操戈。


匹马掠广场,万兵助遮罗。


时平事非昔,此地桑麻多。

神泉冽冰霜,高穴与云平。


空山渟千秋,不出呜咽声。


山风吹更寒,山月相与清。

寥寥湖上亭,不见野王居。


平林岂旧物,岁晚空扶疏。


自古圣贤人,邑国皆丘墟。

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


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


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

西施台下见名园,百草千花特地繁。


欲问吴王当日事,后来桃李若为言。

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


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

堂上列歌钟,多惭不如古。


却羡木兰花,曾见霓裳舞。

高压郡西城,观风不浪名。


山川千里色,语笑万家声。


碧寺烟中静,红桥柳际明。

吴门耸阊阖,迎送每跻攀。


一水帝乡路,片云师子山。


落鸿渔钓外,斜柳别离间。

昔见虎耽耽,今为佛子岩。


云寒不出寺,剑静未离潭。


幽步萝垂径,高禅雪闭庵。

吴山无此秀,乘暇一游之。


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


平看月上早,远觉鸟归迟。

至德本无名,宣尼一此评。


能将天下让,知有圣人生。


南国奔方远,西山道始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