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绝巘东林寺,高僧惠远公。


买园隋苑下,持钵楚城中。


斗极千灯近,烟波万井通。

弇山居士诗名久,一字堪师作传繻。


其奈西方渺然路,自家犹少护身符。

五台拔地五千丈,犹起浮屠插汉孤。


我有一尊无缝塔,烦师将寄老文殊。

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


何年饮着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半世吴松理钓丝,蜀山著脚岂前知。


云堂已散三三众,卵塔空寻点点师。


戴雪数峰临峭绝,浮花一水舞沦漪。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


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风炉。


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

花光老矣墨婆娑,无赖梅花一白何。


为问西来宗旨道,世间色相是空么。

风雪衡山涕满膺,懒残不管自家身。


殷勤拨火分煨芋,却有工夫到别人。

画我郎潜先帝时,而今白发渐参差。


若交传入都人眼,疑汝前身妙善师。

叹逝翻悲有此身,禅房寂寞见流尘。


多时行径空秋草,几日浮生哭故人。


风竹自吟遥入磬,雨花随泪共沾巾。

一公住世忘世纷,暂来复去谁能分。


身寄虚空如过客,心将生灭是浮云。


萧散浮云往不还,凄凉遗教殁仍传。

燃灯传七祖,杖锡为诸侯。


来去云无意,东西水自流。


青山春满目,白日夜随舟。

自从飞锡去,人到沃洲稀。


林下期何在,山中春独归。


踏花寻旧径,映竹掩空扉。

眼界彻上下,忠义不可逃。
大觉上上乘,立脚宜坚牢。


明季益然师,大节丘山高。

话说田虎接得叶清申文,拆开付与近侍识字的:“读与寡人听。
”书中说:“臣邬梨招赘全羽为婿。
此人十分骁勇,杀退宋兵。

诗曰:


二龙山势耸云烟,松桧森森翠接天。


乳虎邓龙真啸聚,恶神杨志更雕镌。


人逢忠义情偏洽,事到颠危志益坚。

诗曰:


在世为人保七旬,何劳日夜弄精神。


世事到头终有尽,浮花过眼总非真。


贫穷富贵天之命,事业功名隙里尘。

诗曰:


禅林辞去入禅林,知己相逢义断金。


且把威风惊贼胆,谩将妙理悦禅心。


绰名久唤花和尚,道号亲名鲁智深。

苔覆石床新,师曾占几春。


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


塔院关松雪,经房锁隙尘。

青山十亩馀,茅屋数间足。


高树结浮烟,修篁茂深绿。


孤松无邻舍,生理不拘束。

老先行脚遍天下,五湖七泽胸中吞。
淋漓醉墨落人世,恍惚目击潇湘存。


苍梧飞龙去不还,洞庭赤沙流水浑,九疑竹枝馀泪痕。

连山走陂陀,太谷入晻暧。


屋藏深树中,路出巨石背。


烟雨时有无,涧谷互显晦。

西岩寺里云巢子,不到人间几十年。


杖锡野猿迎路侧,谈经山鬼拜灯前。


尘飞劫火青春梦,雪满长松白日眠。

天下名山随处有,画图流传亦良久。


祗园道人展横幅,观者称夸同一口。


苍梧九疑高插天,卷而怀之不盈手。

大江之南风景殊,杭州西湖天下无。


浮光吐景十里外,叠嶂涌出青芙蕖。


百年玉气散荆棘,惟有歌舞留欢娱。

往时惠崇画芦雁,对之如在江湖游。


只今此图又精妙,中有千里潇湘秋。


乃知浮屠性多巧,意匠不与凡夫俦。

条风自东来,雪消春谷暖。


荒畦碧草短,清池细泉缓。


溪花明锦绣,时禽响弦筦。

濠梁之乐谁能写,袁蚁死后无画者。
上人安知身非鱼,援毫貌出态更殊。


剡藤素拂秋云冷,眼前惊见沧江永。

山衣草屐染莓苔,双眼犹慵向俗开。


若比吾师居世上,何如野客卧岩隈。


才闻锡杖离三楚,又说随缘向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