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


坐听潮声来别浦,月明何处去。



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


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

蓬窗高枕雨如绳,恰似糟床压酒声。


今日岑公不能饮,吾侪犹健可频倾。

肩舆欲到岑公洞,正怯冲泥傍险行。


定是岑公閟清境,春江一夜雨连明。

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


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


炎凉。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


教他珍重护风流。


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小雨夜复密,回风吹早秋。


野凉侵闭户,江满带维舟。


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以道治心气,终岁得晏然。


何乃戚戚意,忽来风雨天。


既非慕荣显,又不恤饥寒。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丹霄携手三君子,白发垂头一病翁。


兰省花时锦帐下,庐山雨夜草庵中。


终身胶漆心应在,半路云泥迹不同。

蟋蟀暮啾啾,光阴不少留。


松檐半夜雨,风幌满床秋。


曙早灯犹在,凉初簟未收。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道心退惰如风鹢,世念坚强似火牛。


安得短篷湖海去,夜深听雨琵琶洲。

人日春犹浅,鸡晨夜向阑。


残缸灯晕小,单枕雨声寒。


难补皇天漏,空思后土干。

浓云如泼墨,急雨如飞镞。


激电光入牖,奔雷势掀屋。


漏湿恐败书,起视自秉烛。

初夏雨淋浪,檐声绕四廊。


感深头易白,睡少漏偏长。


红卷帘旌湿,润生衣焙香。

断虹不隔江郊雨,一盏昏灯夜半时。


多感生悲那为酒,积衰成瘦错冤诗。


空阶点滴何由止,倦枕凄凉只自知。

老来每惜岁峥嵘,几为巴歌判宿酲。


白帝草生时入梦,锦官花重更关情。


帘疏夜雨侵灯晕,枕冷秋风递角声。

空阶雨声夜转急,壁疏窗破凄风入。


一灯袅袅吹欲灭,老生独傍书架立。


取书欲读辄复休,却行出门搔白头。

堂中虚窗雨气入,堂前丛竹雨声急。


山童束缊走求火,屋漏惟愁打书湿。


秋风䆉稏九千顷,此夕真成倾玉粒。

正看飞雪暗江天,不觉新春已粲然。


花气袭人娱独夜,雨声绕舍送丰年。


樵风未改山川旧,禊事空悲岁月迁。

万籁号风如战鼓,雪意垂垂先作雨。


庭中栖鸟惊屡起,窗下残灯翳还吐。


老翁耸膊高过顶,童子触屏低不语。

吾诗满箧笥,最多夜雨篇。


四时雨皆佳,莫若初寒天。


纸帐白于毡,纸被软于绵。

秋雨不肯晴,秋夜不肯明。


寸心集百忧,厌此点滴声。


岁月不贷人,老病忽至此。

江边依旧钓舟横,万事何曾有一成。


空忆庐山风雨夜,自吹小灶煮蔓菁。

藩篱处处蔓牵牛,薏苡丛深稗穗抽。


只道物生常茂遂,一宵风雨又成秋。

暮雨萧萧集瓦沟,空阶点滴送清愁。


何由乞得须臾睡,直到窗明滴未休。

吹尽浮云天宇清,城头叠鼓报三更。


平生无此一杯酒,玉笥峰头看月生。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


黄亭一夜风吹雨,似为游人洗俗尘。

俗情向者未全忘,洗以萦帘一缕香。


得失故应常浩浩,是非正可付苍苍。


残蝉不断知秋近,双燕归来伴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