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


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也知水碓妙通神,长听舂声不见人。


若要十分无漏逗,莫将戽斗镇随身。

人家争住水东西,不是临溪即背溪。


拶得一家无去处,跨溪结屋更清奇。

盘蔬盂饭趁朝饥,争指枯肠作地基。


不觉南山新笋蕨,搀先占却未多时。

自叹平生老道涂,不堪泥雨又驱车。


鹭鸶第一清高底,拂晓溪中有干无。

红玉麒麟未作灰,自温琼液写银杯。


雪花万片江千顷,更欠人间底物来。

碧玉波头绿锦絪,玉妃踏舞袜生尘。


先生奇观谁分却,不分孤舟独钓人。

冰棹风船雪满篷,诗人醉卧水晶宫。


追程未到君休问,且启琼窗看玉峰。

两岁春船各一时,今年船快去年迟。


青山面目何曾改,清晓看来别样奇。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多情也恨无人赏,故遣低枝拂面来。

优入蛮溪受瘴烟,一生谁料到龙川。


早书实历远山考,便是中书九闰年。

山有浓岚水有氛,非烟非雾亦非云。


北人不识南中瘴,只到龙川指似君。

露草欣逢晓日新,各将珠琲斗呈珍。


红光影里如何拣,颗颗圜明颗颗匀。

云横平野近人低,似縠如纱只隔溪。


行到溪东元不见,回头却复在溪西。

黑甜偏至五更浓,强起侵星敢小慵。


轮与山云能样懒,日高犹宿夜来峰。

船下惊滩浪政喧,花汀水退走沙痕。


一峰忽自云端出,只见孤尖不见根。

破晓篙师报放船,今朝不似昨朝寒。


梦中草草披衣起,爱看轻舟下急滩。

可惜新年雨未多,不妨剩与决天河。


农人皱得眉头破,无水种秧君奈何。

枉教一月费春风,不及朝来细雨功。


草色染来蓝样翠,桃花洗得肉般红。

云欲开时又不开,问天觅阵好风催。


雨无多落泥偏滑,溪不胜深岸故颓。

冲风破雨正愁人,愁得心情没半分。


风处吹来好消息,诸峰放散夜来云。

拔尽新秧插尽田,出城一眼翠无边。


不关雨水愁行客,政是年年雨水天。

夕照落帆乌石滩,朝来解缆窄溪边。


篙师好语君知否,一日风行两日船。

不是潢池赤白囊,何缘杖屦到潮阳。


官军已扫狐兔窟,归路莫孤山水乡。


便去罗浮参玉局,更登浴日折扶桑。

青塘无店亦无人,只有青蛙紫蚓声。


芦荻叶深蒲叶浅,荔支花暗楝花明。


船行两岸山都动,水入诸村海旋成。

溯流浅水刺楼船,百棹千篙祇不前。


一夜波声喧到晓,北风气力欲翻天。


挂帆未了青泥过,转眼相将玉笥边。

新晴在在野花香,过雨迢迢沙路长。


两度立朝今结局,一生行客老还乡。


犹嫌数骑传书札,剩喜千山入肺肠。

又过峥嵘两峡间,也无溪水也无田。


岭云放脚寒垂地,山麦掀髯翠拂天。


碧玉屏风吹不倒,青绫步障买无钱。

不住宽乡住瓮门,那知世上有乾坤。


环将峻岭包深谷,围出馀天与别村。


茅屋相挨无著处,花溪百摺不教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