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八月山中夜渐长,雨声灯影共凄凉。


遥知南郑风霜早,已有寒熊犯猎场。

秋晚兼旬雨,雨晴当有霜。


颇思游近县,亦已戒轻装。


珍䱹披绵美,寒醅拨雪香。

雨滴何由止,人眠不复成。


云深无雁影,村近有砧声。


草草残年梦,寥寥后世名。

雨声疏复密,窗影暗还明。


赤米香炊饭,青蔬淡煮羹。


闲中长棋格,病后减诗情。

漫道秋来雨,那无一日晴。


只供高枕卧,不放小窗明。


书册频开阖,山瓢任浊清。

久占烟波弄钓舟,业风吹作凤城游。


不知苑外芙蕖老,但见墙阴苜蓿秋。


黄把裹书俄复至,朱颜辞镜不容留。

云满鸟行灭,池凉龙气腥。


斜飘看棋簟,疏洒望山亭。


细响鸣林叶,圆文破沼萍。

夜云起河汉,朝雨洒高林。


梧叶先风落,草虫迎湿吟。


簟凉扇恩薄,室静琴思深。

点滴行云覆苑墙,飘萧微影度回塘。


秦声未觉朱弦润,楚梦先知薤叶凉。


野水有波增澹碧,霜林无韵湿疏黄。

墙根戢戢数蜗牛,雨长垣衣亭更幽。


惊起归鸿不成字,辞柯落叶最知秋。


菊花莫恨开时晚,谷穟犹思晴后收。

喜闻三径被恩书,五马来歌塞里闾。

天上日清消螮蝀,海滨风静复爰居。

龟逢衔骨方为鹘,兰不当门亦见锄。

万木声号呼,百川气交会。


庭翻树离合,牖变景明蔼。


潨泻殊未终,飞浮亦云泰。

厌听点滴井边桐,起看空蒙一望中。


横著东山三十里,真珠帘外翠屏风。

细雨澹无质,安得更有声。


如何却作泥,亦能妨晨征。


宿昔忽过暄,心知非坚晴。

松竹阴寒分外苍,芭蕉花湿梦中香。


抽身朱墨尘埃里,入眼山林气味长。


今日更无秋热去,晓晴犹带雨馀凉。

欲遣清风扫乱云,先将一雨净游尘。


今年大作中秋事,月色何孤我辈人。


照却八方还剩在,看来千古许清新。

不是檐声不放眠,只将愁思压衰年。


道他滴沥浑无赖,不到侯门舞袖边。

晓起穷忙作么生,雨中安否问秋英。


枯荷倒尽饶渠著,滴损兰花太薄情。

昼落无声夜有声,只堪醉听不堪醒。


檐牙半点能多少,滴入苔阶一寸青。

老子愁来只苦吟,一吟一叹为秋霖。


居人只道秋霖苦,不道行人泥更深。

篱下黄花最恨它,金钿香少泪痕多。


仙人解补银河漏,天上无泥奈许何。

湿侵团扇不能轻,冷逼孤灯分外明。


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霖霖滴滴未休休,不解教侬不白头。


却把穷愁比秋雨,犹应秋雨少于愁。

雨入秋宵滴到明,不知有意复无情。

若言不搅愁人梦,为许千千万万声。

似雾如尘有却无,须臾密密复疏疏。


忽忘九月清霜晓,唤作蒙蒙二月初。

不复怒飞声,朝鸡得擅鸣。


婆娑犹有地,媚灶毕馀生。

梅梁巢已空,去此复何从。


勿惮归飞远,冰霜不尔容。

拟从康乐公,双蹑登山屐。


晴夜宿天台,披云看初日。

宿雨尘霾静,寒原黍稷空。


临风聊放目,不为送飞鸿。

纷纷脱柯叶,衮衮断根蓬。


不待吹扬力,随风亦自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