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天将刬隋乱,帝遣六龙来。


森然风云姿,飒爽毛骨开。


飙驰不及视,山川俨莫回。

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


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



补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头光了了。

真人翳凤驾蛟龙,一念何曾与世同。


不为行云求弭谤,那因治水欲论功。


翱翔想见虚无里,毁誉谁知溷浊中。

清晨登天坛,半路逢阴晦。


疾行穿雨过,却立视云背。


白日照其上,风雷走于内。

仁祖康四海,本朝盛文章。


苏郎如虎豹,孤啸翰墨场。


风流映海岱,俊锋不可当。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


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飞廉决云开白日,顿撼天地万窍号。


挼挲桃李欲净尽,乞与游丝百尺高。

春皇赋上瑞,来宁黄屋忧。


下令走百神,大云庇九丘。


风声将仁气,艳艳生瓦沟。

日上浑迟在,花乘绝早看。


精神百倍好,风露七分寒。


夜宴醒犹醉,晨妆湿未干。

平生取友孤竹君,馆之山崦与卜邻。


风衿月佩霜雪身,只谈风节不论文。


我开西斋对清润,每嫌隔窗不相近。

去年今日政迎神,祷雨朝朝祷得晴。


今岁神祠免煎炒,更饶箫鼓赛秋成。

高下田畴水斗鸣,泥深路滑不堪行。


请君听取行人语,只个愁声是喜声。

偶开诗卷雪窗晨,中有桃花片尚新。


却忆携诗花底看,回头又是一年春。

雨脚麻相似,禾头耳欲生。


风收白痴雾,霜作上牢晴。


逗晓双栖鹊,巡檐数喜声。

桃李今春胜去春,添新换旧却重新。


冥搜奇特根窠底,妙简团栾树子匀。


移处带花非差事,登时著子亦娱人。

夏旱焚如复入秋,圣皇避殿减琼羞。


数峰北峙云垂合,一阵西风雨又休。


逐日望霓穿却眼,何时倒海作奔流。

一昨楼上饮,所欢不可忘。


群公各赋诗,佩玉何锵锵。


二子朱丝弦,掩抑独叵量。

日落未落天沧凉,悬崖挂壁留馀光。


紫烟翠雾空迷茫,飕飕度壑松风长。


牛背短笛催归忙,飘飘逸兴空悠扬。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奇峰相对接珠庭。
乍微晴,又微阴。
舍北江东,如盖自亭亭。

春抱畏雷后,鷇开形已完。


嫩毛轻染檗,小掌未全丹。


见物初能啑,浮波尚怕寒。

郊外桃李花,赤赤复白白。


为君歌古曲,行子在南陌。


众人各已归,春风送无迹。

贫衣弊易垢,易垢少虱难。


群处裳带中,旅升裘领端。


藏迹讵可索,食血以自安。

行乐尤宜少。
忆坡公、洞箫听罢,划然长啸。
四海共知霜鬓满,莫问近来何妙。

春去春来何所之,春花随尔亦全稀。


黄金大药终难驻,红袖娇遮晚更飞。


忍唱骊驹催客去,欲冯啼鸟唤侬归。

白燕自何方,双娇乳玉堂。


若非翻向壁,只道斫从梁。


易许青藜映,难教黑扇藏。

天地元知一指齐,樗庵小小架榱题。


故应懒散身常健,孰谓昂藏意未低。


神气自调丹鼎火,仙班不藉紫芝泥。

石人屹立古仙坛,双涧交流拱一盘。


临水种松须匼匝,就中作室要宽安。


洞经即日修真诀,玉臼逢春浴旧丹。

仙游办得茅千束,华盖须分屋数间。


微咏玉经忘我老,谩调金鼎胜于闲。


龙雷变化从舒卷,鹤露清寒自往还。

茅冈地主古醇儒,乞我冈头作隐居。


岭上闲云从管领,涧中流水听开除。


刀耕火种从兹始,雨笠风瓢便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