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臣闻天下无难能不可为之事,而有能为必可成之人。
人诚能也,任之不专则不可以有成。
故孟子曰:「五谷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稊稗。
用兵之道,形与势二。
不知而一之,则沮于形、昡于势,而胜不可图,且坐受毙矣。
何谓形?小大是也。
两敌相持,无以得其情则疑,疑故易骇,骇而应之必不能详;有以得其情则定,定故不可惑,不可惑而听彼之自扰,则权常在我而敌实受其弊矣。
古之善用兵者,非能务为必胜,而能谋为不可胜。
盖不可胜者乃所以徐图必胜之功也。
臣闻用兵之道,无所不备则有所必分,知所必守则不必皆备。
何则?精兵骁骑,十万之屯,山峙雷动,其势自雄,以此为备则其谁敢乘?离屯为十,屯不过万,力寡气沮,以此为备则备不足恃。
此聚屯分屯之利害也。
弃疾自秋初去国,悠忽见冬,詹咏之诚,朝夕不替。
苐缘驱驰到官,即专意督捕,日从事于兵车羽檄间,坐是倥偬,略亡少暇。
起居之问,缺然不讲,非敢懈怠,当蒙情亮也。
臣闻鸱枭不鸣,要非祥禽;豺狼不噬,要非仁兽。
此虏人吴未动而臣固将以论战。
何则?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古之为国者,其虑敌深,其防患密。
故常不吝爵赏以笼络天下智勇辩力之士,而不欲一夫有忧愁怨怼亡聊不平之心以败吾事。
盖人之有智勇辩力者,士皆天民之秀杰者,类不肯自己,苛大而不得见用于世,小而又饥寒于其身,则其求逞之志果于毁名败节,凡可以纾忿充欲者无所不至矣。
臣闻行阵无死命之士则将虽勇而战不能必胜,边陲无死事之将则相虽贤而功不能必成。
将骄卒惰,无事则已,有事而其弊犹耳,则望贼先遁,临敌遂奔,几何而不败国家事。
人君责成于宰相,宰相身任乎天下,可不有以深探其情而逆为之处乎!盖人莫不重死,惟有以致其勇,则惰者奋、骄者耸,而死有所不敢避。
赵充国论备边之计曰:「湟中积榖三百万斛则羌人不敢动。
」李广武为成安君谋曰:「要其辎重,十日不至,则二将之头可致者。
」此言用兵制胜以粮为先,转饷给军以通为利也。
臣闻事不前定不可以应猝、兵不预谋不可以制胜。
臣谓两淮裂为三镇,形格势禁,足以待敌矣,然守城必以兵,养兵必以民,使万人为兵,立于城上,闭门拒守,财用之所资给,衣食之所办具,其下非有万家不能供也。
往时虏人南寇,两淮之民常望风奔走,流离道路,无所归宿,饥寒困苦,不兵而死者十之四五。
臣闻今之论天下者皆曰:「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
」臣之说曰:「古今有常理,夷狄之腥秽不可以久安于华夏。

夫所谓南北定势者,粤自汉鼎之亡,天下离而为南北,吴不能以取魏,而晋足以并吴;晋不能以取中原,而陈亦终于毙于隋;与夫艺祖皇帝之取南唐、取吴越,天下之士遂以为东南地薄兵脆,将非命世之雄,其势固至于此。
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乎民心,民心叛服之由实基于喜怒。
喜怒之方形,视之若未有休戚;喜怒之既积,离合始决而不可制矣。
何则?喜怒之情有血气者皆有之:饱而愉,暖而适,遽使之饥寒则怨;仰而事,俯而育,遽使之捐弃则痛;冤而求伸,愤而求泄,至于无所控告则怒;怨深痛巨而怒盈,服则合,叛则离。
呜呼,同甫之才,落笔千言,俊丽雄伟,珠明玉坚。
人文窘步,我则沛然,庄周李白,庸敢先鞭!
同甫之志,平盖万夫,横渠少日,慷慨是须,登封狼胥,彼臧马辈,殆其庸奴。
天于同甫,即丰阙禀,智略横生,议论风凛。
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于;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虏人凭陵中夏,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
臣之家世,受廛济南,代膺阃寄荷国厚恩。
天长地久,嗟嗟蒸民。
嗜欲既胜,悲欢纠纷。
缘情攸宅,触事来津。
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
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囱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
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
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
今雨不来,昔襄阳庞德公至老不入州府,而扬子云草《元》寂寞,多为后辈所亵,近似之矣。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钱唐湖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
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
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立于田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
然臣窃闻,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伏惟陛下欲纾人之忧,先念忧之所自;欲救人之病,先思病之所由。
知所自以绝之,则人忧自弭也;知所由以去之,则人病自瘳也。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
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
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
维太和五年岁次己亥十月乙丑朔十七日辛巳,中大夫守河南尹上柱国晋陵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白居易,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相国鄂岳节度使赠尚书右仆射元相微之。
惟公家积善庆,天钟粹和,生为国桢,出为人瑞,行业志略,政术文华,四科全才,一时独步。
虽历将相,未尽谟猷,故风声但树于藩方,功利不周于夷夏。
洛都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
香山之坏久矣,楼亭骞崩,佛僧暴露。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
”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
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
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古之达人,皆有所嗜。
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
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
醉吟先生者,忘其姓字、乡里、官爵,忽忽不知吾为谁也。
宦游三十载,将老,退居洛下。
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檄舟桥,具体而微,先生安焉。
东南山水,馀杭郡为最。
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所赠答诗仅百篇,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