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听雨披夜襟,冲雨踏晨鼓。


万珠络笋舆,诗中有新语。


老龙经秋卧,岁暮始一举。

衡山县下春日雨,远映青山丝样斜。


容易江边欺客袂,分明沙际湿年华。


竹林路隔生新水,古渡船空集乱鸦。

作客经年乐有馀,邵阳歧路不崎岖。


山川好处攲纱帽,桃李香中度笋舆。


欲见旧交惊岁月,剩排幽话说艰虞。

樯乌送我入蛮乡,天地无情白发长。


万里回头看北斗,三更不寐听鸣榔。


平生正出元子下,此去还经思旷傍。

渔子牧儿谈笑新,先生胜日步湖漘。


沙边忽见长身士,头上仍攲折角巾。


豺虎不能宽远俗,山川终要识诗人。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管宁白帽且蹁跹,孤鹤归期难计年。


倚杖东南观北变,伤心云雾隔三川。


江湖气动春还冷,鸿雁声回人不眠。

世故驱人殊未央,聊从地主借绳床。

春风浩浩吹游子,暮雨霏霏湿海棠。

去国衣冠无态度,隔帘花叶有辉光。

魂伤瓦砾旧曾游,尚想奔烟万马遒。


遂替胡儿作正月,绝知回禄相巴丘。


书生性命惊频试,客子茅茨费屡谋。

燕公楼下繁华树,一日遥看一百回。


羽盖梦馀当昼立,缟衣风急过墙来。


洛阳路不容春到,南国花应为客开。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涨水东流满眼黄,泊舟高舍更情伤。


一川木叶明秋序,两岸人家共夕阳。


乱后江山元历历,世间歧路极茫茫。

十月高风客子悲,故人书到暂开眉。


也知廊庙当推毂,无奈江山好赋诗。


万事莫论兵动后,一杯当及菊残时。

邓州谁亦解丹青,画我羸骖晚出城。


残年政尔供愁了,末路那堪送客行。


寒日满川分众色,暮林无叶寄秋声。

南北东西俱我乡,聊从地主借绳床。


诸公共得何侯力,远客新抄陆氏方。


老去事多藜杖在,夜来秋到叶声长。

六尺枯藜了此生,顺阳门外看新晴。


树连翠筱围春昼,水泛青天入古城。


梦里偶来那计日,人间多事更闻兵。

北风日日吹茅屋,幽子朝朝只地炉。


客里赖诗增意气,老来唯懒是工夫。


空庭乔木无时事,残雪疏篱当画图。

小谢为州不废诗,庭中草木有光辉。


一林风露非人世,更着梅花相发挥。

阴风三日吹南极,二月巴陵寒裂石。
长林巨木受轩轾,洞庭倒流潇湘黑。


君不见古庐竹扉声策策,中有竛竮落南客。

里翁无人支缓急,天雨墙坏百忧集。
卖衣雇人筑得墙,不虑偷儿披户入。


夜寒干陬不经过,偷儿若来知奈何。

两眉轩然,意像无寄。


而服如此,又不离世。


鉴中壁上,处处皆是。

雨后众崖碧,白处纷寒梅。


遥遥迎客意,欲下山坡来。


穷村受春晚,邂逅今日开。

山人本合居岩岭。
聊问支郎分半境。
残年藜杖与纶巾,八尺庭中时弄影。

扁舟三日秋塘路。
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来游。

闭户生白发,逍遥步城隅。


野外晴林满,天末暮云孤。


水容澹春归,草色带雨濡。

邓州城楼高百尺,楚岫秦云不相隔。


傍城积水晚更明,照见纶巾倚楼客。


李白上天不可呼,阴晴变化还须臾。

三伏过几日,坐数令人瘿。


片云忽西行,庭树生光景。


须臾万银竹,壮观发异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