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海内文章有阿昌,数能著句寄龟堂。


就令觌面成三倒,未若冥心付两忘。


道义极知当负荷,风波那得易禁当。

舂粮出求仁,行李弥宇宙。


久客渺愁人,马饥仆夫瘦。


归来一丘中,万事不改旧。

水德通万物,发源会时亨。


伏坎非心愿,成川且意行。


栖迟林丘下,欲濯无尘缨。

无心经世网,有道藏丘山。


养生息天黥,艺木印岁寒。


德人墙九仞,强学窥一斑。

庄舍宜先立,山楹却渐营。


泉疏药圃润,堰起石池清。


早印荒田契,仍标别户名。

堂成今六载,上雨复旁风。


逐急添茅盖,连忙毕土功。


桂林何日秀,兰径几时通。

云关须早筑,基趾要坚牢。


栽竹行教密,穿池岸欲高。


乘春移菡萏,带雪觅萧椮。

我瞻涿鹿野,古来战蚩尤。


轩辕此立极,玉帛朝诸侯。


历历关河雁,随风鸣寒秋。

我过梁门城,楼桑在其北。


玄德已千年,青烟绕故宅。


道傍为挥泪,徘徊秋风客。

我行保州塞,御河直其东。


山川犹有灵,佳气何郁葱。


顾我巾车囚,厉气转秋蓬。

西来不复见青牛,问遍生涯两鬓秋。


但受郢人夸鼻斫,岂知蒙叟是腰舟。


柱头寂寞千年鹤,波面分明一点鸥。

隐隐山林似卧牛,纷纷镰担喜逢秋。


虚名漫托三春柳,实际须归万斛舟。


未信此生真野马,且将馀日寄江鸥。

倦途回首已无牛,独向田间涉早秋。


倚仗固知同失马,攀援犹恐昧操舟。


渐逢陌上相推醉,尚有空中未下鸥。

膏肓有前人,老意系丛樾。


差池纷鬓霜,味蜡火已绝。


一啜风漱液,幽思起复灭。

三子骨已朽,来者非一人。


箫声起孤凤,抑按皆清新。


松阴贮老月,藓晕涵苍磷。

曾为惠山客,心已寄苍茫。


知今几何时,常在山间堂。


淹留情莫蛰,怅望身疑翔。

衰残悔不早修真,蓝缕何须更逐贫。


诸恶能通三世业,瓣香要做再来身。


先民至死思存汉,谄子偷生作美新。

晚慕玄真与季真,床头金尽不忧贫。


六如偈简常持念,四勿箴佳最切身。


古有德衰年亦暮,今谁齿宿意犹新。

纷纷儒墨互攻排,此事吾尝体认来。


一向嵩山面空壁,一于骊岫拨残灰。


贤如颜闵今亡矣,古有彭聃安在哉。

炮车云怒激狂澜,只作禅家露电观。


抽得元身闲处著,免他冷眼静中看。


买山深悔于城近,逃席何须待酒阑。

琅菜来从若木边,非膏非沐绿宛延。


玉盘委积羞佳客,不是陶家无馔钱。

金阙银城仙客居,欲传消息问麻姑。


蓬莱无物堪为信,剪寄苍龙一握须。

万古风涛浸石岩,老苔垂足细䰐鬖。


传闻海底珠无数,何事从来散不簪。

汝祖积阴德,汝翁多读书。


汝生天报施,汝死又何如。


修短有定数,贤愚莫问渠。

昨应童科日,群儿立下风。


丰姿倾众目,文采动诸公。


两耳能兼听,六经皆暗通。

亘古英灵在,颜回有后身。


年才十三岁,才过万千人。


学到由天悟,文高见理真。

杨梅卢橘自成双,敢与冰纨作雁行。


莫怪老翁频著句,书生说食是膏肓。

梦对清樽看玉山,荔枝空嚼水中寒。


心知不与公同味,始信人生一笑难。

闽岭今年荔子迟,生枝入眼可无诗。


诵君胜句须衔璧,老将何由更出奇。

有树移云尽欲平,牙签卷尽俗尘清。


谁知吏案文书里,时有沧江风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