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得句如得仙,悟笔如悟禅。
弹丸流转即轻举,龙蛇飞动真超然。


禅瑛乃醉,我顾惭道玄。

软火明窗纸帐低,一声初报午来鸡。


葱茶未必能留坐,为爱高人手自提。

委曲披高下,虚明得静深。


佛香平日愿,经卷本来心。


地据三车上,尘无一点侵。

去往如流水,兴衰似转肩。


新工几夺目,旧爨仅留烟。


愿起三千劫,功收十八年。

窣堵频经眼,伽蓝未息肩。


多情两父子,同住一云烟。


缭绕寻幽径,从容慰昔年。

七轴莲经诵已通,定将何事作家风。


当知法界重重意,尽在云游步步中。


金臂见时犹是妄,玉毫光处未为功。

一身清净无童子,独坐空堂得几年。


每夜焚香通月观,可邻光影最团圆。

古寺临坛久,松间别起堂。


看添浴佛水,自合读经香。


爱养无家客,多传得效方。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多少僧中僧行高,偈成流落遍僧抄。


经窗月静滩声到,石径人稀藓色交。


垂露竹黏蝉落壳,窣云松载鹤栖巢。

此院重来事事乖,半欹茅屋草侵阶。


啄生鸦忆啼松蘖,接果猿思啸石崖。


壁上尘黏蒲叶扇,床前苔烂笋皮鞋。

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


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


罢定磬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天生仙桧是长材,栽桧希逢此最低。


一自旧山来砌畔,几番凡木与云齐。


回无斜影教僧踏,免有闲枝引鹤栖。

人间寺应诸天号,真行僧禅此寺中。


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


挂帆波浪惊心白,上马尘埃翳眼红。

闲来吟绕牡丹丛,花艳人生事略同。


半雨半风三月内,多愁多病百年中。


开当韶景何妨好,落向僧家即是空。

鼓角城中寺,师居日得闲。


必能行大道,何用在深山。


破衲新添线,空门夜不关。

不计禅兼律,终须入悟门。


解空非有自,所得是无言。


眼豁浮生梦,心澄大道源。

仙槎江口槎溪寺,几度停舟访未能。


自恨频年为远客,喜从异郡识高僧。


云霞色酽禅房衲,星月光涵古殿灯。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馀。


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


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

故侯将我到山中,更上西峰见远公。


共问置心何处好,主人挥手指虚空。

偶来人境外,何处染嚣尘。


倘许栖林下,僧中老此身。

一宿西峰寺,尘烦暂觉清。


远林生夕籁,高阁起钟声。


山寂僧初定,廊深火自明。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


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

十方俱是梦,一念偶寻山。


望刹经巴寺,持瓶向蜀关。


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闲。

萧条心境外,兀坐独参禅。


萝月明盘石,松风落润泉。


性空长入定,心悟自通玄。

薙草开三径,巢林喜一枝。


地宽留种竹,泉浅欲开池。


紫阁当疏牖,青松入坏篱。

卧床如旧日,窥户易伤春。


灵寿扶衰力,芭蕉对病身。


道心空寂寞,时物自芳新。

竹多尘自扫。
幽通径曲,禅房深窈。
空翠吹衣,坐对闲云舒啸。

祥哀已逾月,遇子弹鸣琴。


安得不成声,子心异吾心。


十日成笙歌,尼父非好音。

溪上秋雾多,溪居晓寒入。


呼吸遂生疴,呕泄不下粒。


素居江南地,大率皆卑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