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持身守忠恕,临事耻浮沉。


直道更三黜,平生惟一心。


家风来自远,国论老弥深。

辙西蜀之人,行年二十有二,幸得天子一命之爵,饥寒穷困之忧不至于心,其身又无力役劳苦之患,其所任职不过簿书米盐之间,而且未获从事以得自尽。
方其闲居,不胜思虑之多,不忍自弃,以为天子宽惠与天下无所忌讳,而辙不于其强壮闲暇之时早有所发明以自致其志,而复何事?恭惟天子设制策之科,将以待天下豪俊魁垒之人。
是以辙不自量,而自与于此。

佳节登临始此回,聊从晻霭望蓬莱。


水分江北渡头去,风自海东潮外来。


太白天寒犹带雪,十洲池暖已浮醅。

空山学仙子,穷年卧岩扃。


煮石不得饱,秋鬓苍已星。


道逢紫霄翁,示我餐霞经。

抱瑟游孔门,岂识宫与商。


古曲一再行,乃杂巴人倡。


知音顾之笑,解弦为更张。

吴波鳞鳞越山紫,镇东旌旆东风里。


前驱传道相君来,一夜鉴湖春涨起。


鉴湖如鉴涵空明,相君出处如湖清。

弃家忽若遗,四海吴元常。


轩冕安足轻,妻孥等毫芒。


古来惟仁者,有勇故莫当。

丞相之拜,冠弁旅至。


乘马载驱,如彼钜潴。


有雁有鹜,有龟有鱼。

少仕既勤劳,暮节念君息。


小车辞汉庭,缁衣赋卫国。


广园树佳木,鸣鸟来野色。

篚苞不复入修门,民力微苏物渐蕃。


见说海边停䱹局,介鳞亦被相君恩。

丙午遭逢瑟改调,先皇记忆忝弓招。


明扬虽曰由师锡,密启端因侍燕朝。


早识武侯比龙凤,晚为公旦序鸱鸮。

自是乾坤间气生,吾犹识此万人英。


博求骏骨千金致,忽割牛心四座惊。


古有诗人悼房琯,今无壮士哭田横。

出为董统今韩范,入告忠嘉古卨夔。


白刃在前裹疮战,黄麻拜右掉头辞。


去犹耿耿心存阙,老尚堂堂表出师。

忆昔东淮羽檄驰,非公受钺国几危。


春潮全藉孤舟渡,厦屋曾将一木支。


著白接䍦麾猛将,坑红衲袄等婴儿。

粤从宣靖至炎兴,粉饰湖山苑圃增。


列圣久无师入洛,三京初有使朝陵。


摧锋指日酋传首,返旆终身气拂膺。

去年无麦,今年多稼,尽是君侯心地。
向来寺寺总拘桩,今有不拘桩底寺。


省仓展日,米场镌价,万落千村蒙惠。

不用占蓍更讯龟,功成尚有赤松期。


由来寿与仁相贯,季主君平未必知。

转了头厅屡乞归,已将传舍视黄扉。


江湖不欠鱼羹饭,直为君恩未拂衣。

旷怀未许众人窥,细行犹堪百世师。


广厦千间无地起,灵台一片有天知。

忤旨婴鳞不自安,明朝密启与迁官。


百僚举笏私相语,相国胸中得许宽。

舒黯淹留守相间,平津千载有惭颜。


惜渠不见端平相,召了西山召鹤山。

小范登庸面稍腴,惟公不以位为娱。


宅家亦自临朝说,丞相都因国事臞。

金坞铜山二纪中,可无玉雪洗贪风。


从今中外多廉吏,家有钱神赋一通。

王吕纷更尚治安,史韩椓杙始凋残。


乃知元祐调弦易,却是端平变局难。

陌上尘飞敕使来,亲传天语贺元台。


门庭如水无珍献,惟有黄华伴寿杯。

天畀村翁一段奇,发函虹气贯茅茨。


肯移金鼎调元手,为作玉龙檠雪枝。


绝艳从教百花妒,秘藏莫遣六丁知。

昔侍琼花宴,回头二纪馀。


嵇康作书懒,魏勃扫门疏。


尚意开黄阁,安知尾素车。

麻卷扬庭久,蒲轮就道迟。


虚传杨绾用,不奈蔡谟辞。


祝柱从渠诮,摧梁得许悲。

先帝谋元帅,烦公护蜀淮。


军皆歌范老,民各像乖崖。


北顾犹关虑,西归已卷怀。

欲遂终焉老闲计,未知天意果如何。


几重轩冕酬身贵,得似云山到眼多。


好景未尝无兴咏,壮心都已入消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