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学书池上一双鹅,宛颈相追笔意多。


皆为涪翁赴汤鼎,主人言汝不能歌。

宛转怜香,徘徊顾影,临芳更倚苔身。
多谢残英,飞来远远随人。
回头却望晴檐下,等几番、小摘微薰。

嵩岳神惟降,汾川鼎气雄。


生才作霖雨,继代有清通。


天下称贤相,朝端挹至公。

征鞍穷郢路,归棹入湘流。


望鸟唯贪疾,闻猿亦罢愁。


两边枫作岸,数处橘为洲。

弱丧为杂役,罔瀁求五芝。


硕真因诞德,结藻太玄侧。


我欲赠夫子,馨香无可植。

李真宅子故依然,道院西偏古洞前。


一日身游八百里,三番花落九千年。


剑池丹井俱苍藓,绛节霓旌已碧天。

一昨楼上饮,所欢不可忘。


群公各赋诗,佩玉何锵锵。


二子朱丝弦,掩抑独叵量。

一席三人抵项眠,心知篷外水如天。


起来却怪天如水,月落乌啼浦树边。

一江烟水浩漫漫,昨夜扁舟寄此间。


共向船头望南北,不知何处是家山。

云垂天阔岁将阑,一室翛然独掩关。


拥褐不知风折木,开轩惟见雪漫山。


玄空杳霭低迷外,碧树珑璁掩映间。

百里见青山,言旋谅非徐。


风波仍水宿,龙蛇惊夜居。


明发尤惨澹,川途尚修纡。

眷然怀楚奏,怅矣背秦关。


涸鳞惊照辙,坠羽怯虚弯。


素服三川化,乌裘十上还。

古调今寥落,令人忆拾遗。


不图垂拱世,复睹建安诗。


瑟在犹清庙,碑残尚色丝。

巴峤亭前立,涪江槛外斜。


雪堂开洞府,云木上烟霞。


叶响非关雨,林香不是花。

竹杖芒鞋俗网疏,每逢绝胜更踟蹰。


但随岐路东西去,莫计光阴大小馀。


仿佛桃源犹舞凤,辛勤李白谩骑鱼。

江郭花开也寂寥,不须绿暗与红凋。


疾风甚雨过寒食,白日青春吟大招。


芳景尚随流水去,故人应作彩云飘。

将略平生非所长,也提戎马入汀漳。


数峰斜日旌旗远,一道春风鼓角扬。


莫倚贰师能出塞,极知充国善平羌。

松风十里云门路,破帽醉骑驴。
小桥流水,残梅剩雪,清似西湖。


而今杖履,青霞洞府,白发樵夫。

君家苍石三峰样,磅礴乾坤气象横。


贱子与山曾半面,小窗如梦慰平生。


炉烟巧作公超雾,书册尚避秦皇城。

岁莫怀人雪满天,饥乌病客对凄然。


地炉无火同谁坐,石砚生冰尽日眠。


栗里何时归白发,茅檐几处起青烟。

碧树苍苍茂苑东,佳期迢遰路何穷。


一声山鸟曙云外,万点水萤秋草中。


门掩竹斋微有月,棹移兰渚淡无风。

箫管筵间列翠蛾,玉杯金液耀金波。


池边雨过飘帷幕,海上风来动绮罗。


颜子巷深青草遍,庾君楼迥碧山多。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


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


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

五十春光隔曙晖,风尘未晤梦中非。


半生俯仰天应识,三辅蹉跎腊又归。


杯酒忽惊寒漏尽,垄云故与片心违。

细雨霏微六月残,青萍有客扣柴栏。


据床野老呼难醒,绕屋歌儿声更欢。


总有相思连夜发,更疑解语晓风寒。

夕阳风里得君心,常约清香带月寻。


红萼似披经几嗅,绿条如弄已难禁。


野狂不惯娉婷醉,蓬鬓偏宜蓓蕾侵。

顽阴将腊袭衣褠,倦辔临风愧白头。


一事无成还岁晚,百年过半尚人谋。


天边漫铸黄金印,月下何时紫绮裘。

回头不忍看羸僮,一路行人我最穷。


马迹蹇于槐影里,钓船抛在月明中。


帽檐晓滴淋蝉露,衫袖时飘卷雁风。

无论南北与西东,名利牵人处处同。


枕上事仍多马上,山中心更甚关中。


川原晚结阴沈气,草树秋生索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