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更无一个子规啼,寂寂空山花自飞。


啼得春归它便去,元来不是劝人归。

东渚西陂万马奔,浪花吞尽旧波痕。


山童莫扫中庭水,要写钱钱雨点纹。

玉磬金钟天半鸣,梦中惊我起来听。


万松花上三更雨,政事堂中有此声。

密有花红绿刺长,似来作伴石榴芳。


金樱身子玫瑰脸,更吃饧枝蜜果香。

槛中红药趁春归,瓶里苛留三两枝。


一片落来能恋我,叶梢阁住不教飞。

百日田乾田父愁,只销一雨百无忧。


更无人惜田中水,放下清溪恣意流。

瑞香端合谱离骚,有子传芳韵亦高。


失却薰笼红锦被,化为矮树紫樱桃。

莲叶头巾道样裁,仙桃扇子午时回。


扑蝇堕地犹能旋,闭阁生尘底处来。

旋作东陂已水声,才经急雨恰新晴。


提壶醒眼看人醉,布谷催农不自耕。


一似老夫堪笑死,万方口业拙谋生。

冶蕊倡花一雨空,鲜晴新涨未亏侬。


竹兼树影眠天底,人凭栏干立镜中。


看尽水衣投北岸,方知今日是南风。

今日风光定自佳,不寒不热恰清和。


百年人世行乐耳,一岁春归奈老何。


芍药晚花终是小,戎葵新莟许来多。

竹间露重午方乾,松里云深夏亦寒。


只道一溪无十里,为谁百屈更千盘。

手种琅玕劣十年,今年新笋不胜繁。


不知明早添多少,日暮闲来数一番。

麦黄秧碧百家衣,已热犹寒四月时。


雨后觅春无一寸,野蔷薇发酽燕脂。

剩雨残风一向颠,花枝酒盏两无缘。


忽逢野老从湖上,担取名园到内前。


芍药截留春去路,鹿葱礼上夏初天。

笑忆唐人句,无晴还有晴。


斜阳白鸥影,疏雨子规声。


台阁非吾事,溪山且此生。

从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薰风酣绿树,午日思黄鹂。


的的罗窗梦,西邻可得知。

枝上浑无一点春,半随流水半随尘。


柔桑欲椹吴蚕老,稚笋成竿彩凤驯。


荷嫩爱风攲盖翠,榴花宜日皱裙殷。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送春迎夏未闻雷,日日斜风细雨来。


不是故人能裹饭,柴门虽设为谁开。

一帘芳树绿葱葱,胡蝶飞来觅绮丛。


雪白荼蘼红宝相,尚携春色见薰风。

东君不解惜芳菲,料峭寒中一梦非。


剪尽牡丹梅子绽,何须风雨送春归。

闭门睡过春,出门绿满城。


八关池上柳,絮罢但藏莺。


世故剧千猬,今朝此闲行。

海榴花似火,看看又见,麦秋时候。
枝上鸣蜩,断续一庭金奏。
翠沼风漪未定,看叶底、明珠圆溜。

江上偶分袂,四回寒暑更。


青山无路入,白发满头生。


郢浦雁寻过,镜湖蝉又鸣。

支颐坐鸿蒙,隐隐窥太古。


我生尚无怀,于焉事巢许?


两曜如过客,万汇皆逆旅。


寒去暑复来,谁宾复谁主?


齐物不足论,有酒且容与。

雨浥浮埃绿满庭,晚花初试水冬青。


小窗团扇春寒尽,竹榻茶杯午困醒。


惭愧饥年还饱食,蹉跎贫业尚残经。

腥红簇簇试榴花,四月江南恰破瓜。

山鸟初闻脱布裤,美人能唱《浣溪沙》。

方床睡起茶烟细,矮纸诗成小草斜。

谁在纱窗语?是梁间双燕多愁,惜春归去。
早有田田青荷叶,占断板桥西路。
听半部新添蛙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