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笋舆咿哑来,路转此歇脚。


长内挟秋下,深意满万壑。

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修。


石桥虹霓断,驰道鹿麋游。


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

吴王葬三女,因留此冈名。


已化被粲质,合有兰蕙生。


婵娟夜月照,晻蔼朝雾平。

陆氏几世祖,葬此生令名。


犹如产美璞,遂尔传嘉声。


寒岩畜奇秀,源水日东倾。

我思陆平原,废宅荒草深。


才高乃速祸,事往不可箴。


饥乌噪树颠,野鼠窟庭阴。

断岸三百里,萦带松江流。


深非桃花源,自有渔者舟。


闲意见水鸟,日共泛觥筹。

来观瑁湖水,乃是陆生居。


春塘草几变,谁脍此中鱼。


莫容科斗应,亦有鲁王馀。

柘土久陷没,千里嗟水滨。


不复吴盐邑,空有秦女神。


浩荡吞海日,旷阔迷天津。

孙氏有吴国,四海未息戈。


猎以耀威武,平野万骑罗。


英雄魏与蜀,貔虎一何多。

山头寒泉穴,净若镜面平。


熨齿敲冰冷,贮瓶微玉声。


傍有野鹿迹,上啼林鸟清。

乡林空林木,不见古人居。


犹寻古人迹,更与古人疏。


昔为贤豪里,今作魑魅墟。

春水冰欲开,傍岸已微释。


鱼寒未动鳞,兽渡时有迹。


篙师畏割舟,敲拉碎圭璧。

芦洲一点明,知有渔人泊。


江溟杳不分,谁方在高阁。


是时孤雁去,应认光中落。

不为潭上英,不助篱边醉。


独占兰杞邻,原头自荣悴。


陶令与太凿,逢人岂无意。

天外一尺峰,国中千仞岳。


重云不掩蔽,万里见头角。


世人看远碧,谁识产美璞。

崖竹出石壁,根瘦悬青蛇。


磔髯露老节,斫骨点寒花。


少年莫剪去,骑杀白鼻騧。

烟昏青栎道,风急隔溪钟。


征马未及息,猛虎前有踪。


寻声欲投宿,僮仆畏所逢。

潇湘归去人,正值江南春。


始愿逢拾羽,今乃见采蘋。


寄语柳使君,莫恨日已曛。

翠耸寒溪上,半隐寒松下。


水鸟立棱角,渊鱼游穴罅。


寻常置庭槛,琐细不知价。

古木少直枝,其下多曲影。


岂不爱高阴,奈此性所秉。


千重叶荟翳,谁愿憩日永。

幽谷有飞泉,入溪知几里。


跳珠溅木叶,激雨霏岩趾。


但无箕颍人,曾不吝洗耳。

谓公天下才,非专一方惠。


及此作舆梁,力行无钜细。


既异国侨为,将同傅岩济。

季札墓傍碑,古称尼父篆。


始沿春秋义,十字固莫浅。


磨敲任牧童,侵剥因野藓。

松竹暗山门,飕飗给青吹。


传闻宋高祖,旧宅为兹寺。


地以黑龙升,经因白马至。

信如季子贤,自昔知能几。


依约有荒祠,寂寥无奠篚。


坏梁生湿菌,古木凭山鬼。

尝闻观蹄涔,讵识海水大。


浩浩与天同,滔滔众流会。


平吞江作练,远泻河如带。

山与众山殊,寺非诸寺拟。


无面不当江,有林皆照水。


南泠隔吴会,北渡通扬子。

江头潮正平,日照土山口。


坐见远来舟,高帆忽前后。


将随入浦风,稍度遥圻柳。

山势自北来,高城倚为固。


当时偶登临,迩者遂沦误。


微云思作雨,古树尝沾露。

堑江以为池,增山以为壁。


铁瓮喻其坚,金城非所敌。


前朝经丧乱,曾是轻锋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