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贰车曾上汉中台,十月海棠无数开。
万里相逢曾识面,双眵扫净更传杯。
高情共惜燕支晕,归梦还思滟滪堆。
去岁兹晨离楚东,今年飞盖上晴空。
烟云晻霭江天暮,一笑都如梦寐中。

翠柏不知秋,空庭失摇落。


幽人得嘉荫,露坐方独酌。



月华稍澄穆,雾气尤清薄。

平时十月幸莲汤,玉甃琼梁。
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

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未报山陵国士知,绕林松柏已猗猗。


一声恸哭犹无所,万死酬恩更有时。


梦里天衢隘云仗,人间雨泪变彤帷。

巍然开济两朝勋,信矣才难十乱臣。


原庙固应祠百世,先王何止活千人。


和熹未圣犹贪位,明德虽贤不及民。

庭柏阴阴昼掩门,乌知有赦闹黄昏。


汉宫自种三生福,楚客还招九死魂。


纵有锄犁及田亩,已无面目见丘园。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风高月暗云水黄,淮阴夜发朝山阳。


山阳晓雾如细雨,炯炯初日寒无光。


云收雾卷已亭午,有风北来寒欲僵。

长淮久无风,放意弄清快。


今朝雪浪满,始觉平野隘。


两山控吾前,吞吐久不嘬。

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


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


结屋溪头,境随人胜,不是江山别。

有瘴非全歇,为冬亦不难。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蒸裹如千室,焦糟幸一盘。

云水埋藏恩德洞,簪裾束缚使君身。


暂来不宿归州去,应被山呼作俗人。

霜风卷地起,落叶拥蜗庐。


终日澹无事,一窗宽有馀。


坐多知力耗,食少觉心虚。

红树平沙十月天,放翁今作水中仙。


鼕鼕林外迎神鼓,只只溪头下钓船。


世事极知吾有命,俗人终与汝无缘。

十月霜侵客子衣,片帆计已发淮淝。


山林独往我何敢,州县徒劳儿未非。


传舍方寒索调护,里门终日待来归。

十月霜侵季子裘,吾诗又送一年秋。


风回断续闻樵唱,木落参差见寺楼。


久已浮云看富贵,固应华屋等山丘。

雨声聒耳不停点,云气冒山殊未开。

敢恨终年惟短褐,但惊十月有奔雷。

牵萝且复补茆屋,饭豆何妨羹芋魁。

昔我从行台,宿师南山旁。


仲秋已戒寒,九月常霣霜。


入冬即大雪,人马有仆僵。

鸭脚叶黄乌臼丹,草烟小店风雨寒。


荒年人家鸡黍迮,芋羹豆饭供时节。


村童上牛踏牛鼻,吹笛声长入云际。

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


风声翻海涛,雨点堕车轴。


拄门那敢开,吹火不得烛。

桑落可酿酒,草枯可呼鹰。


平生当此时,意气十倍增。


即今境界别,千钱买短篷。

采药游名山,物外富真赏。


秋关策蹇驴,雪峡荡孤桨。


还乡忽十载,高兴寄遐想。

四客联辔来,我醉久不知。


倒衣出迎客,愧谢前致辞。


客意极疏豁,大笑轩须眉。

孤云两角不可行,望云九井不可渡。
嶓冢之山高插天,汉水滔滔日东去。


高皇试剑石为分,草没苔封犹故处。

月从海东来,径尺镕银盘。


西行到峨嵋,玉宇万里宽。


幽人耿不寐,弄影清夜阑。

去年纵猎韩坛侧,玉鞭自探南山雪。


今年痛饮蜀江边,金杯却吸峨嵋月。


竹枝歌舞新教成,凄怨传得三巴声。

阴风吹雨白昼昏,谁扫云雾升朝暾。


三江水缩献洲渚,九顶秀色欲塞门。


西山下竹十万个,江面便可驰车辕。

胜地惜轻别,短筇成后游。


门呀一境异,木落四山秋。


野鸽翔深窦,蟠蛟擅古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