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天工信手洒明霞,若遣停匀未必佳。


却得数株多叶底,殷勤衬出密边花。

百株都好却嫌渠,拣中东边第一株。


开与未开相间著,浓红密密淡疏疏。

看尽都城种海棠,只将一径引教长。


约斋妙出春风手,人在中央花四傍。

一阵南风似箭来,蒲帆飞上最高桅。


两边岸柳都奔走,不及追船各自回。

暮烟如雨雨如烟,一把珠帘隔远山。


帘影渐浓山渐淡,恍然移入画屏间。

南湖隔水见渔灯,雁落芦汀八字横。


对面双峰烟雨里,双峰外面是宜兴。

一生两事苦相关,从仕居贫并作难。


顾我雪穿行脚袜,羡君身作在家官。


晓分京兆月半璧,夕问南湖水几竿。

年来年去为谁忙,三伏炎蒸忽变凉。


阅世谩劳心悁悁,怀人空得鬓苍苍。


诗篇眼界何终极,道学心期未遽央。

平湖渺空阔,积水暮生寒。


但见绿千顷,不知深几竿。


人间元迫隘,世路足艰难。

未识南湖景,遥欣二子游。


赏心并胜日,妙语逼清秋。


剩欲携书卷,相将买钓舟。

此去君何恨,南行我更遥。


东西湖渺渺,离别雨潇潇。


绿水通春谷,青山过板桥。

家在横塘曲,那能万里违。


门临秋水掩,帆带夕阳飞。


傲俗宜纱帽,干时倚布衣。

漾舟仍载酒,愧尔意相宽。


草色南湖绿,松声小署寒。


水禽前后起,花屿往来看。

料峭东风助腊寒,汀滢白酒借衰颜。


满床书卷何曾读,数步湖光自不闲。


梦想绿杨垂后浦,眼看红杏照前山。

坐客经年半已非,喜君重到暂相依。


不嫌爱酒樽频倒,只怕题诗纸屡飞。


耿耿幽怀谁与诉,徐徐细酌未应违。

翠箔红窗映大堤,远来清饮叹参差。


盈盈积水东西隔,脉脉幽怀彼此知。


渌酒谩传工破闷,主人何敢怪颦眉。

淤田水浅客来迟,解舫都门问几时。


谁道两京鸡犬接,差除屈指未曾知。

西来白水满南池,走马池边日落时。


桥底荷花无限思,清香乞与路人知。

岁晚城东故相家,夜听帘外落琼花。


醉眠东阁银釭暗,起视中庭风竹斜。


鲁酒近来无奈薄,秦筝别后苦闻夸。

水蓼花红稻穗黄,使君兰棹泛回塘。


倚风荇藻先开路,迎旆凫鹥尽著行。


手里兵符神与术,腰间金印彩为囊。

浮花浪蕊信东西,何许寻芳去自迟。


流景不须惊石火,寸田应已长琼枝。


想君清兴聊堪发,遣我忧心久欲夷。

红旆萦林却转,琼筵就水重开。


荷香着衣不去,竹色映酒遥来。

楼船潋滟轻浪,鸥鹭缤纷满天。


清歌久之未度,画梁尘落芳筵。

海雁长桥北,乘闲日日来。


游鱼自应乐,宿鸟不相猜。


弱柳周遭合,芳花次第开。

宋都南野水,花柳媚名园。


鸟起沙留迹,鱼惊浪结痕。


朱桥通别岛,白路出荒村。

梁王弃宫馆,时世古今违。


犹有南湖水,春来雁鹜飞。


楼台沈倒影,林薄挂馀晖。

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


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醒。


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