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雨点鸣丛苇,云头冒远山。


儿曹出篱望,老子榜舟还。


润入园畦里,凉生窗户间。

细细湿春光,霏霏破夕阳。


卧闻惊倦枕,起看入虚堂。


映叶莺犹啭,争泥燕正忙。

赤日炎熇势未回,川云忽起亦佳哉。


鸭冲细雨桥阴出,蝶弄微风草际来。


榉柳不禁朝暮久,芙蕖犹有二三开。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偶来花下聊散策,落英满地珠为席。


绕花百匝不忍归,生怕幽芳怨孤寂。


仰头欲折一枝斜,自插白鬓明乌纱。

下泷小舫戴尖篷,未论千峰与万峰。


只是舟人头上笠,也堪收入画图中。

淅淅船篷雨点声,疏疏江面縠纹生。


石峰斗起三千丈,身在假山园里行。

雨才放脚又还无,叶上萧萧半霎馀。


贮得千珠无点漏,丝窠元自不胜疏。

漠漠轻寒粟晓肤,酴醾半落牡丹初。


颠风无赖难拘管,小雨多情为破除。


半世光阴行路里,一年春事客愁馀。

宿酒微醒尚小醺,似痴如病不多欣。


深深池沼轻轻雨,独倚栏干看水纹。

风从独树忽然来,雨去前山远却回。


留许枝间慰愁眼,儿童抵死打黄梅。

雨好夫何小,凉新竟未多。


飘萧才响瓦,点滴不沾荷。


龙亦如侬否,渠还畏热么。

霏霏小雨不沾衣,细逐斜风密又稀。


好湿香尘沾柳絮,莫教零乱送春归。

痛饮狂歌,百计强留,风光无奈春归。
春去也,应知相赏,未忍相违。
卷地风惊,争催春暮雨,顿回寒威。

雨声萧瑟,初到梧桐响。
人不寐,秋声爽。
低檐灯暗淡,画幕风来往。

数声微雨风惊晓。
烛影欹残照。
客愁不奈五更寒。

卷地惊风吹雨去,却看香雾轻浮。
遥知清影遍南州。
万峰横玉立,谁为此山留。

蛟龙噀白雾,天外细蒙蒙。


沾土曾无迹,昏林似有风。


卷旗妨酒舍,湿翅下洲鸿。

云日互出没,数朝飞雨清。


曈昽似欲止,廉纤还未晴。


映空轻丝乱,著物细珠明。

稍稍阴霭集,萧肃春寒生。


窗灯耿初照,小雨细无声。


还来就温炉,依然有故情。

午景蔽浮云,芳林散清雨。


虚窗度遥吹,稍觉青叶举。


残蔬知夏馀,陨叶兆秋序。

萧萧小雨不能收,一霎西风便似秋。


枕席夜凉灯火暗,丁丁更漏隔南楼。

入夜雨声急,坐愁衾枕单。


春归千里恨,梦断五更寒。


遣兴芳樽满,惊心节物残。

小雨廉纤晚,幽花寂历秋。


嘉时空冉冉,白日付悠悠。


乱思工萦恨,危肠只贮愁。

雨脚衔山夕照和,簟间凉气晚来多。


蒙蒙未拟昏城树,飒飒先能闹沼荷。

断云飞雨过平川,吹作团栾碧玉天。


酒绿强能开病眼,绦长那解系流年。


闲收艾叶晴窗外,忍对榴花白发边。

小草偷微生,崛强沮洳间。


托根倘失所,憔悴无好颜。


嗟哉一大地,宁无尺寸闲。

红垂灯穗倍常明,缓缓晴须作好晴。


著柳春风微有色,催花夜雨细无声。


炉香早起蹒跚拜,杯酒朋来潋滟倾。

小雨廉纤作晓寒,绕檐疏竹正檀栾。


穷愁著论墨长湿,磊块浇胸杯未干。


庄舄显时犹越语,钟仪絷处亦南冠。

乱山深处翠光浮,山寺归来泛彩舟。


十里峰峦凝翠霭,一溪烟雨洒清秋。


渔灯照水明还暗,野桂飘香散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