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惊悸心热,能安心明目,去赤眼,熨热肿,摩翳障。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野鸡瘘疮,煮食肥美宜人。
头骨治小儿夜卧不定。

释名


蓝菜。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利关节,明耳目,久服益肾,其叶使人不思睡,其子使人多睡。

释名


硕鼠。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咽喉痹痛,一切热气,研末含咽,神效。

释名


占稻、早稻。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温中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泄。

释名


蜀秫、芦、芦粟、木稷、荻粱、高粱。


气味


(米)甘、涩、温、无毒。


主治


(蜀黍米)温中,涩肠胃,止霍乱。

释名


龙爪粟、鸭爪稗。


气味


甘、涩、无毒。


主治


补中益气,厚肠胃。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功同薯蓣。

释名


蜚零、马蜂


主治


蜘蛛咬疮。
用土蜂烧为末,调油敷涂。


痈肿疮毒。

释名


野葛、毒根、胡蔓草、断肠草、黄藤、火把花。


气味


辛、温、大有毒。


主治


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咳逆上气,喉痹咽塞。

释名


食竹根之鼠也。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补中益气,解毒。

释名


游龙、石龙、天蓼、大蓼。


气味


(实)咸、微寒、无毒。


主治


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亦治瘰疬、痞块。

释名


月月红、胜春、瘦客、斗雪红。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活血、消肿、敷毒。

释名


兜娄婆香。


气味


(根)苦、涩、平、无毒。


主治


头疖肿毒。

气味


甘、大寒、滑、无毒。


主治


捣汁服,去暴热、热痢;捣烂敷,治热疮游疹。

释名


亦名栗当、草苁蓉、花苁蓉。


气味


(根)甘、温、无毒。


主治


男子五劳七伤、阳痿等症,用列当二斤,捣烂筛净,泡酒喝。

释名


猴葵。


气味


甘、大寒、滑、无毒。


主治


下热风气,疗小儿骨蒸热劳。

释名


苤菜、四叶菜、田字草


气味


甘、寒、滑、无毒。


主治


利小便,治毒疮,止消渴。

主治


止金疮出血。
又诸般毒疮,切蒜蘸擦,至出汗即消。

释名


土蜂、细腰蜂、蜾赢、蒲芦。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久聋、咳嗽逆境,疗鼻窒,治呕逆。

释名


水粟、水栗子


气味


(子)甘、涩、平、无毒。


(根)甘、寒、无毒。


主治


厚肠胃、益气力。

释名


虞蓼、泽蓼。


气味


(茎、叶)辛、无毒。


主治


蛇咬伤。

释名


乳饼。


气味


甘,微寒,无毒。


主治


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脉。

释名


奎、西国草、毕楞伽、大麦莓、插田包、乌包子。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益肾脏,治阳痿,缩小便,补肚明目(叶亦有明目作用)


附方


覆盆子的补益作用与桑椹相同。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生肌止血,定痛补虚,续筋接骨。

释名


(根)微苦、平、无毒。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山岚、瘴毒、疮毒及其他中毒。

释名


马钱子、苦实把豆、火失刻把都。


气味


(仁)苦、寒、无毒。
(现代认为:番木鳖有大毒,不可食)。

释名


入地三尺以下的黄土,勿沾污物,可作药。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赤白痢,腹内热毒绞痛,下血。

释名


通草、活夺、离南。


气味


甘、淡、寒、无毒。


主治


水肿癃闭,明目退退热,泻肺,利小便。

主治


《医学正传》曰:人家动土犯禁,主小儿病气喘,但按九宫,看太阳在何宫,取其土煎汤饮之,喘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