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山泉今已矣,开落梦中花。


欲哭青松墓,却留黄檗家。


眼花飞作练,心事苦如茶。

劫火不飞处,便如仙洞源。


载秧交野艇,卖笋到僧门。


潮水河分港,南风雨暗村。

投憩得幽寺,便忘行路遥。


竹边流水过,门外好山朝。


金相已流土,海音无复潮。

万竹围一山,中有禅宫丽。
冈峦相属回,烟岚若澄霁。
山门步步高,竹林风细细。
言出城南门,驱车夹山去。
言寻竹林寺,忽见连山树。
峰色夕阳中,苍筤绿如雾。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


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

向晚双池好,初晴百物新。


袅枝翻翠羽,溅水跃红鳞。


萍泛同游子,莲开当丽人。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木落天晴山翠开,爱山骑马入山来。


心知不及柴桑令,一宿西林便却回。

后集寄将何处去,故山迢递在匡庐。


旧僧独有云皋在,三二年来不得书。


别后道情添几许,老来筋力又何如。

三十年前草堂主,而今虽在鬓如丝。


登山寻水应无力,不似江州司马时。


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业未抛诗。

山屐田衣六七贤,搴芳蹋翠弄潺湲。


九龙潭月落杯酒,三品松风飘管弦。


强健且宜游胜地,清凉不觉过炎天。

一别东林三度春,每春常似忆情亲。


头陀会里为逋客,供俸班中作老臣。


清净久辞香火伴,尘劳难索幻泡身。

新年三五东林夕,星汉迢迢钟梵迟。


花县当君行乐夜,松房是我坐禅时。


忽看月满还相忆,始叹春来自不知。

谪辞魏阙鹓鸾隔,老入庐山麋鹿随。


薄暮萧条投寺宿,凌晨清净与僧期。


双林我起闻钟后,只日君趋入阁时。

经窗灯燄短,僧炉火气深。


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


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胸中荆棘费锄耘,正藉幽寻暂解纷。


不尽长江来画玉,半空飞阁对凌云。


昏昏横霭凭轩见,杳杳疏钟隔岸闻。

京岘城南隐映深,两牛鸣地得禅林。


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阶贴碎金。


藻井仰窥尘漠漠,青灯对宿夜沈沈。

涧水横斜石路深,水源穷处有丛林。


青鸳几世开兰若,黄鹤当年瑞卯金。


败壁数峰连粉墨,凉烟一穗起檀沈。

众木凛交覆,孤泉静横分。


楚老一枝筇,于此傲人群。


城市少美蔬,想今困惔焚。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

胜地东林十八公,庐山千古一清风。


渊明岂是难拘束,正与白莲出处同。

白莲种出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


禅律定知谁束缚,过溪沽酒见天真。

踏月敲门访病夫,问来还是雪堂苏。


不知把烛高谈许,曾举乌台诗帐无。

半破僧庵半补篱,旧题无复壁间诗。


祗馀手植双桐在,此外仍兼洗砚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