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来书又云:“师云:‘为学终身只是一事,不论有事无事,只是这一件。
若说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却是分为两事也。
’窃意觉精力衰弱,不足以终事者,良知也;宁不了事,且加休养,致知也。

来书云:“师云:‘《系》言“何思何虑”,是言所思所虑只是天理,更无别思别虑耳,非谓无思无虑也。
心之本体即是天理,有何可思虑得!学者用功,虽千思万虑,只是要复他本体,不是以私意去安排思索出来。
若安排思索,便是自私用智矣。

崇一来书云:“师云:‘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之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
’窃意良知虽不由见闻而有,然学者之知,未尝不由见闻而发。
滞于见闻固非,而见闻亦良知之用也。

玉立堂堂社稷臣,人言忠献是前身。


三生昼锦堂前梦,莫忘当年作记人。

当年欧富与韩范,戮力同心佐汉庭。


今日故家浑似旧,醉翁之后独雕零。

飞鹰搏平原,禽兽乱衰草。

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

白兔不忍杀,叹息爱其老。

内翰执事:


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
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
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副使,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兵革之地。

贤宰宰斯邑,政闻闾里间。


都缘民讼少,长觉吏徒闲。


帆落樽前浦,钟鸣枕上山。

溯风何敢祝淮神,青律飞灰气自醇。


顾我衰容唯殢酒,因君佳句始知春。


山中桂子年年好,观里桃英日日新。

君不见庐陵公,往为学士修书日。
诏畀千金访遗逸,遗文逸字往往出。


故都易姓几兵火,量臀鼎腹细诘诎。

昔读韦公集,固多滁州词。


烂熳写风土,下上穷幽奇。


君今得此郡,名与前人驰。

少本江南客,今为河曲游。


岁时忧漾溢,日夕见奔流。


啮岸侵民壤,飘槎阁雁洲。

虢州紫石如紫泥,中有莹白象明月。


黑文天画不可穷,桂树婆娑生意发。


其形方广盈尺间,造化施工常不没。

不趁常参久,安眠向旧溪。


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适往言犹是,浮生理可齐。

洛水桥边春已回,柳条葱茜眼初开。


无人拾翠过幽渚,有客寻芳上古台。


林邃珍禽时一啭,酒酣红日未西颓。

昔尝得圆鲫,留待故人食。

今君远赠之,故人大河北。

欲脍无庖人,欲寄无鸟翼。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夷门魏公子,来过抱关人。


车马立市中,贵义不耻贫。


市人无不惊,此老面黧皴。

枯竹为门扉,不可容车骑。


况如郑广文,无毡藉宾位。


穷冬月破七,贵客联玉辔。

当时丈人殁,虽少守孤儿。


以及成名誉,何尝厌藿藜。


暮年终飨福,阴骘不应欺。

夫人有贤子,往岁谪夷陵。


欲使无愁郁,怡然见寝兴。


外词阳磊磊,内畏实兢兢。

凿山侵古云,破石见寒树。


分明秋月影,向此石上布。


中又隐孤壁,紫锦藉圆素。

识君童稚时,而今君齿壮。


不见二十年,颜貌已非向。


亲戚多零落,欲语还悲怆。

秋思公何高,堆积自嵱嵷。


出为悲秋辞,万仞见孤耸。


念我老于诗,我发实种种。

我居西北地,秋无东南风。


木脱不塞望,高台空九重。


音尘安可得,鸿雁鸣霜中。

客从淮上来,往问故人信。


袖衔藤纸书,题字远已认。


既喜开其封,固觉减吾吝。

朝镜恶白发,夕梦对故人。


常恨道路隔,忽喜颜色亲。


相笑勿问年,青铜早伤神。

南方穷山多野鸟,百种巧口乘春鸣。


深林参天不见日,满壑呼啸难识名。


但依音响得其字,因与尔雅殊形声。

襄城得圆鲫,留以待吾友。


大梁又得之,始忆终按酒。


今君复持赠,重念滁阳守。

我坐许昌尘土中,山翠泉声违眼耳。


公虽被谪守滁阳,日少郡事穷山水。


东南有风西北来,忽得书诗连数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