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十里隔天镜,一庵依翠屏。


甘泉胜牛乳,灵药似人形。


处处筇枝健,年年鬓色青。

炎天倦长路,月夕泛平湖。


晃漾披银阙,清寒住玉壶。


钓丝萦藻荇,蓬艇入菰蒲。

长眉越沙采兰若,桂叶水荭春漠漠。


横船醉眠白昼闲,渡口梅风歌扇薄。


燕钗玉股照青渠,越王娇郎小字书。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月色满沧波,吾生乐事多。


何人独醒者,试听濯缨歌。

弦上万古意,樽中千日醇。


清心向流水,醉貌发阳春。

平湖万顷碧,谢客一开颜。


待得临清夜,徘徊载月还。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杭州刺史白乐天啸傲湖山时,有野客赵羽者,湖楼最畅,乐天常过其家,痛饮竟日,绝不分官民体。
羽得与乐天通往来,索其题楼。
乐天即颜之曰“醉白”。

宋时有放生碑,在宝石山下。
盖天禧四年,王钦若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民网捕,郡守王随为之立碑也。
今之放生池,在湖心亭之南。

湖心亭旧为湖心寺,湖中三塔,此其一也。
明弘治间,按察司佥事阴子淑秉宪甚厉。
寺僧怙镇守中官,杜门不纳官长。

杭州有西湖,颍上亦有西湖,皆为名胜,而东坡连守二郡。
其初得颍,颍人曰:“内翰只消游湖中,便可以了公事。


秦太虚因作一绝云:“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身至有西湖。

葛岭者,葛仙翁稚川修仙地也。
仙翁名洪,号抱朴子,句容人也。
从祖葛玄,学道得仙术,传其弟子郑隐。

六一泉在孤山之南,一名竹阁,一名勤公讲堂。
宋元?六年,东坡先生与惠勤上人同哭欧阳公处也。
勤上人讲堂初构,掘地得泉,东坡为作泉铭。

孤山何以祠陆宣公也?盖自陆少保炳为世宗乳母之子,揽权怙宠,自谓系出宣公,创祠祀之。
规制宏厂,吞吐湖山。
台榭之盛,概湖无比。

苏小小者,南齐时钱塘名妓也。
貌绝青楼,才空士类,当时莫不艳称。
以年少早卒,葬于西泠之坞。

北山两关王庙。
其近岳坟者,万历十五年为杭民施如忠所建。
如忠客燕,涉潞河,飓风作,舟将覆,恍惚见王率诸河神拯救获免,归即造庙祝之,并祀诸河神。

《水经注》曰: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山不连陵曰孤。
梅花屿介于两湖之间,四面岩峦,一无所丽,故曰孤也。
是地水望澄明,?焉冲照,亭观绣峙,两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

十锦塘,一名孙堤,在断桥下。
司礼太监孙隆于万历十七年修筑。
堤阔二丈,遍植桃柳,一如苏堤。

由昭庆缘湖而西,为餐香阁,今名片石居。
?阁精庐,皆韵人别墅。
其临湖一带,则酒楼茶馆,轩爽面湖,非惟心胸开涤,亦觉日月清朗。

秦楼初名水明楼,东坡建,常携朝云至此游览。
壁上有三诗,为坡公手迹。
过楼数百武,为镜湖楼,白乐天建。

野外行吾意,城中寄却愁。


半秋三夜月,千古五湖舟。


涌地金芒发,行天玉镜流。

回环三百里,行尽力都穷。


巴丘左移右,章华西转东。


江声摇斗柄,秋色弥葭丛。

愿与道林近,在意逍遥篇。


自有灵佳寺,何用沃洲禅。

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闲。


从今要见庐山面,画作屏风静处看。

爱是中秋月满湖,尽贪佳赏亦须臾。

固知万古有此月,但恐百年无老夫。

鸿雁长波空眼眦,鱼龙清影乱眉须。

出山更回首,日暮清溪深。


东岭新别处,数猿叫空林。


昔游有初迹,此路还独寻。

钓艇同琴酒,良宵背水滨。


风波不起处,星月尽随身。


浦迥湘烟卷,林香岳气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