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山僧业静者,翛然无世氛。

朝疏淇澳雨,暮浣潇湘云。

老可湖州笔,为竹写清芬。

犹恨溪堂浅,更穿修竹林。


高人不畏虎,避世已无心。


隐几颓如病,忘言兀似喑。

新春身不到家园,东崦西村役梦魂。


一夜四山雷雨起,满林无数长龙孙。

世俗元非不汝忘,汝归安取醉为乡。


药苗野蔌山家味,柏子松房道室香。


一卷隐书为日课,数声啼鸟谢年光。

赤日黄尘厌垢纷,竹林深处寄幽欣。


如听嵩雒风前笛,似看潇湘雨后云。


园鹿知时新解角,池鱼得意自成群。

春荣忽已衰,夏叶换初秀。


披荒得深蹊,扫绿荫清昼。


万竿交已耸,千亩蔚何富。

山水日已佳,登临同上下。


衰兰尚可采,欲赠离居者。

劝客芙蓉杯,欲搴芙蓉叶。


垂杨碍行舟,演漾回轻楫。

野水竹间清,秋山酒中绿。


送子此酣歌,淮南应落木。

洛城风日美,秋色满蘅皋。


谁同茂林下,扫叶酌松醪。

临水复攲石,陶然同醉醒。


山霞坐未敛,池月来亭亭。

京岘城南隐映深,两牛鸣地得禅林。


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阶贴碎金。


藻井仰窥尘漠漠,青灯对宿夜沈沈。

涧水横斜石路深,水源穷处有丛林。


青鸳几世开兰若,黄鹤当年瑞卯金。


败壁数峰连粉墨,凉烟一穗起檀沈。

水边舟动多惊散,何事林间近绝疑。


野意肯从威令至,旧巢犹有主人知。


不关饮啄春江暖,自在飞鸣夏日迟。

百亩清阴十万竿,一溪流水四围山。


太平无用经纶者,乞与闲身向此闲。

珍重人家爱竹林,织篱辛苦护寒青。


那知竹性元薄相,须要穿来篱外生。

行从江北别梅兄,归到江南见竹君。


却忆西湖湖上寺,梅花如雪竹如云。

秋声偷入翠琅玕,叶叶竿竿玉韵寒。


声在树间元未是,秋声只在竹林间。

一见此君面,荒村不是村。


斜阳与可笔,栖雀子猷魂。


客思方无那,诗愁得共论。

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


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


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

琅玕阴里,是心清净,晏坐了无余说。
岩花涧草任风吹,更不许、纷纷饶舌。


西方何处,长安道远,且向这边休歇。

不减阮家会,所嗟当北归。


厌厌敢辞醉,明发此欢非。

未坠高梧叶,初生玉井凉。


愁心异潘岳,独自向河阳。

池上暑风收,竹间秋气早。


回塘莫苦留,已变王孙草。

清梵隔寒流,乱蝉鸣古树。


谁知林下游,复得杯中趣。

翻然思何苦,昨夜秋风高。


良友念将别,幅巾邀此遨。

侍讲开甥馆,三间不至奢。


少曾居北面,老只住东家。


野笋庖尤美,深衣衮未华。

长江之上,看枝峰蔓壑,尽饶霸气。
狮子寄奴生长处,一片雄山莽水。
怪石崩云,乱岗淋雨,下有鼋鼍睡。

瞻彼修竹,下临清流。


文石偃堤,华松荫丘。


植表界壤,剪茅宅幽。

得路到深寺,幽虚曾识名。


藓浓阴砌古,烟起暮香生。


曙月落松翠,石泉流梵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