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王公权家荔支绿,廖致平家绿荔支。


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


拨醅蒲萄未足数,堆盘马乳不同时。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正末扮张生骑马引仆上开]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
后一年丧母。
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淡墨题名二十年,一官独自拥寒毡。
居然国子先生馆,三五魁躔拜座前。
禁院层层桃李开,天街绣毂转晴雷。
银袍飞盖人争看,两两龙头入学来。

前梦后梦真是一,彼幻此幻非有二。


正好长松水石间,更忆前生后生事。

用兵之道,形与势二。


不知而一之,则沮于形、昡于势,而胜不可图,且坐受毙矣。


何谓形?


小大是也。

甲午五月之庚寅,渊鱼跃起三江津。


震雷霔雨夜达晨,我知决定非凡鳞。


人生富贵不逮亲,万钟五鼎空酸辛。

少年妄想已痴绝,镜里何堪白发生。


纵有倾城何预汝,可怜元未解人情。

十载江湖,行歌沽酒,不到京华。
底事翩然,长亭烟草,衰鬓风沙。


凭高目断天涯。

锦里繁华。
环宫故邸,叠萼奇花。
俊客妖姬,争飞金勒,齐驻香车。

冀北当年浩莫分,斯人一顾每空群。


国家科第与风汉,天下英雄惟使君。


后进何人知大老,横流无地寄斯文。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
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
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

建溪有灵草,能蜕诗人骨。


除草开三径,为君碾玄月。


满瓯泛春风,诗味生牙舌。

阆苑归来,因醉上、瑶台第一层。
洞天深处,年年不夜,日日长春。
万花妆烂锦,散异香,馥郁留人。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公孙丑曰:“何谓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
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桊。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
然则舜怨乎?”


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
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夭有余岁。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