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闲来隐几枕书眠,梦入壶中别有天。


仿佛希夷亲面目,大还真诀得亲传。

松间草阁倚岩开,岩下幽花娆露台。


谁叩柴扉惊鹤梦,月明千里故人来。

茆堂竹树水之滨,耕稼逍遥似子真。


小吏一身今倦宦,先生三亩独安贫。


欲抛县印辞黄绶,来伴山冠戴白纶。

北风吹人不可出,清坐且可与君棋。


明朝投局日未晚,从此亦复不吟诗。

一公持一钵,想复度遥岑。


地瘦无黄犊,春来草更深。

黄尘逆帽马辟易,归来下帘卧书空。


不知绣鞍万人立,何如卢郎驾飞鸿。

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

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


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


顷来阙章句,但欲闲心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不谢古名将,吾知徐太常。


年才三十馀,勇冠西南方。


顷曾策匹马,独出持两鎗。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

悬圃凉风物外姿,石楼丹栋总相宜。

家通洛浦招云接,人倚湘君放鹤迟。

花满晓临珠盖拂,莺啼春入玉衣吹。

奉常夫子半钱无,不问田园况室庐。


闻道买来新宅子,借看却是草堂图。

汾阴西祀告升平,四海无波镜样清。


乞与幽人好风月,万山里许听泉声。

濂溪之水清,未足濯公缨。


平生抱苦节,成就此溪名。


长啸置符传,孤云归思轻。

东山与物远,松竹荫茅茨。


信有冥鸿志,难藏雾豹姿。


会招安石起,何患德璋移。

弭楫秦淮尾,登临殊兴回。


难销蔬饭饱,更过草堂来。


日转岩扉暝,风披蕙帐开。

居士近依僧,青山结茅屋。


疏松映岚晚,春池含苔绿。


繁华冒阳岭,新禽响幽谷。

借地结茅栋,横竹挂朝衣。


秋园雨中绿,幽居尘事违。


阴井夕虫乱,高林霜果稀。

空斋无一事,岸帻故人期。


暂辍观书夜,还题玩月诗。


远钟高枕后,清露卷帘时。

只见山相掩,谁言路尚通。


人来千嶂外,犬吠百花中。


细草香飘雨,垂杨闲卧风。

惆怅云山暮,闲门独不开。


何时飞杖锡,终日闭苍苔。


隔岭春犹在,无人燕亦来。

倚玉山之孤峙兮,前娄水之迂萦。
占恺爽于邑中兮,雄面势于山阳。


有默斋之主人兮,搆冰崖之草堂。

君不见九江之地匡庐山,山人匡俗庐其间。
往时曾读支昙赋,梦想神游不可攀。


又不见东林梵宇金银寺,莲社松门清且丽。

市井不容义,义归山谷中。


夫君宅松桂,招我栖蒙笼。


人朴情虑肃,境闲视听空。

闻有高居直百金,西山南麓北山阴。


园通济水池塘好,花近洛川颜色深。


人去节旄分重镇,客来猿鹤感幽吟。

昔为太室游,卢岩在东麓。


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

北山松竹堪怡颜,千岩观前多好山。


谁云都无卓锥地,亦尚有此茅三间。


洞门无钥常不关,小径百曲苍龙盘。

莲社高人久寂寥,草堂风物故萧萧。


追还旧观须公等,唤我它年寄一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