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童一蹇驴,九年来往定林居。
经纶枉被周公误,罢相归来始读书。
钟山已在万山深,更过钟山入定林。
穿尽松杉行尽石,一庵犹隔白云岑。
人道书岩好,谁知石洞奇。
外才一径尽,中忽万峰欹。
窍石天成屋,泓泉鬼斸池。
不遇黄山谷,那传石橘林。
岩欺小孤顶,影落大江心。
试听秋虫语,如闻夜诵音。
少日耽书病得臞,何曾灯火稍相疏。
如今老懒那能许,卧听邻斋夜读书。
暑懒归投簟,凉醒打当书。
罢吟唇欲裂,起坐膝难舒。
汲古微澜动,悲秋小雨馀。
虫响馀宵寂,荷妆赴晓鲜。
梳头花雾里,照水柳风前。
旧雨仍今雨,新年胜故年。
宿雨犹凉在,晨阴欲霁初。
移床近秋水,正面对芙蕖。
团扇凄无彩,生衣凛觉疏。
稚子慵都睡,先生唤不应。
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
半醉聊今古,千年几废兴。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少年读书处,寒夜冷无火。
老来百事慵,炙背但空坐。
眼昏愁细书,把卷惟恐卧。
久从市井役,百事废不理。
感君读书篇,惜此寒夜晷。
殷勤附灯烛,黾勉就图史。
早除郎将少年狂,祖塔结缘归故乡。
习气未消馀业在,逢人依旧琢诗章。
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欲辨已忘言,不为醒者道。
使君青箱家,文史装怀抱。
东风吹绿上阶除,花院箫疏夜月虚。
侬也痴心成脉望,画楼长蠹等身书。
濯志俱高洁,儒科慕冉颜。
家辞临水郡,雨到读书山。
栖鸟棕花上,声钟砾阁间。
西岩曾到读书堂,穿竹行沙十里强。
湖上梦馀波滟滟,岭头愁断路茫茫。
经过事寄烟霞远,名利尘随日月长。
嫩白娇红手自栽。
枝枝叶叶满庭台。
怜香蜂蝶为飞来。
千日何能醉不回。
莫教鲸吸耻尊罍。
花间长得玉山颓。
联玉挥珠思入神。
泠泠句字迥阳春。
于今风雅更何人。
恋霭山光几上摊。
心胸写出水云寒。
天机意匠许多般。
静院迟迟落子声。
风回花雨点楸枰。
斜阳残局更留停。
竹坞青烟一缕浮。
半铛黄叶煮云头。
龙芽香霭泛瓷瓯。
柏子兰芽几上焚。
松窗烟霭散清芬。
残炉隐隐梦回闻。
玉指朱弦湿露华。
湘帘月挂一钩斜。
满庭香雾落梅花。
砚池新水涤晴窗。
笔底生花墨带香。
山阴书法拓开皇。
芸阁牙签散几筵。
残灯夜雨竹炉边。
坐来心到几千年。
翛然花木荫茅庵,一炷炉烟经半函。
闲向窗前课儿女,微风晴日诵《周南》。
坐狂得世捐,作官故不了。
十年未弛负,半世不黔灶。
居然颜玉雪,及是鬓蓬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