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披风听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妒。


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

彩衣东笑上归船,莱氏欢娱在晚年。


嗟我白头生意尽,看君今日更悽然。

持归霄汉青绫被,去看吴都白马潮。


叠鼓渡江寒浪伏,鸣铙入境野云飘。


鱼穿杨柳夸鲸脍,人采芙蓉学细腰。

公讳致尧,字正臣。
其先封鄫,鄫亡,去「邑」为氏。
王莽乱,都乡侯据弃侯之豫章家之,盖豫章之南昌,后分为南丰,故今为南丰人。

平生不省问田园,白首忘怀道更尊。


已上印书通北阙,稍留冠盖饯东门。


冯唐老有为郎恋,疏广终无任子恩。

漂流曾落此江边,忆与诗翁赋浩然。


乡国去身犹万里,驿亭分首已三年。


北城红出高枝靓,南浦青回老树圆。

留连山水住多时,年比冯唐未觉衰。


篝火尚能书细字,邮筒还肯寄新诗。


胡床月下知谁对,蛮榼花前想自随。

高亭豁可望,朝暮对溪山。


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


树侵苍霭没,鸟背夕阳还。

蛮荆长往地,湖海独归时。


旅榇蛟龙护,铭旌雁鹜随。


此生要有尽,何物告无期。

卷卷穗帷轻,空堂昼哭声。


衣冠遗故物,杯案若平生。


白马有悲送,赤车非古行。

萧洒桐庐守,沧洲寄一廛。


山光隔钓岸,江气杂炊烟。


藜杖听鸣橹,篮舆看种田。

绮席铺兰杜,珠盘折芰荷。


故园留不住,应是恋弦歌。

碧溪常共赏,朱邸忽迁荣。


豫有相思意,闻君琴上声。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


故园欣赏竹,为邑幸来苏。


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

霅上多高士,君今又乞身。


中年谢事客,白日上升人。


静泛苕溪月,闲尝顾渚春。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


读罢清风生麈尾,吟馀新月度檐牙。


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

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攲斜。


帝阍悠邈开关键,虎穴深沈探爪牙。


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

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


翻翻走驿马,春尽是归期。


地失嘉禾处,风存蟋蟀辞。

昔寻李愿向盘谷,正见高崖巨壁争开张。
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


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

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城边特地寒。


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

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


浮舟一跻攀,侧径缘穹苍。


绝顶诣老僧,豁然登上方。

万事信苍苍,机心久已忘。


无端来出守,不是厌为郎。


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黄。

罢起郎官草,初封刺史符。


城边楼枕海,郭里树侵湖。


郡政傍连楚,朝恩独借吴。

江夏无双小道士,一丘一壑长避世。


裁云缝雾作羽衣,芦花柳绵当裘袂。


身骑鸿鹄太液池,脚踏金蟆攀桂枝。

墨家者流老蒲仙,碧梧采花和麝烟。


华阳黑水煎胶漆,太阴玄霜作肌骨。


龙尾磨肌饮鼠须,落点髹几几不如。

灵君觞客滕王家,鳌头仙人作司花。


仙人一笑春风起,开尽仙源万桃李。


李花冶白桃倡红,坐客桃霞李雪中。

老夫畏热饭不能,先生馈肉香倾城。


霜刀削下黄水精,月斧斫出红松明。


君家猪红腊前作,是时雪没吴山脚。

淮南使者郎官星,瑞光夜烛荆溪清。


平生庞公不入城,令我折却屐齿迎。


交游云散别如雨,同舍诸郎半为土。

惠山山下玉泉香,酿作鹅儿一拂黄。


吏部只知防姓毕,不知吏部有它杨。

长史衔杯太白醺,诙词笑杀古来人。


至今太白一船酒,不饮还将饮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