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米尽囊空莫问渠,天公自解养迂疏。


雪泥壅路断来客,朝日满窗宜读书。


渐暖横林闻语鸟,乍晴幽圃富嘉蔬。

纵辔不嫌远,逢山犹一登。


夕阳陂渺渺,残雪塔层层。


折竹横遮道,饥乌下啄冰。

泥水填马不受辙,瓦雪得火犹藏沟。


宿雾纷纷度城阙,朔气凛凛吹衣裘。


穷阎闭门无一客,剥啄惊我有前驺。

虎士开阊阖,鸡人唱九霄。


云移银阙角,日转玉廊腰。


帚动川收潦,靴鸣海上潮。

新声生屋霤,残点著垣衣。


委翳无多在,飘零不更飞。


坳中馀宿润,暖处自朝晖。

焦山东,金山西,金山排霄南斗齐。
天将三江五湖水,并作一江字杨子。


来从九天上,泻入九地底。

梅于雪后较多花,草亦晴初忽几芽。


河冻落痕馀一寸,残冰阁在柳根沙。

腊傍梅梢尽,春从水底归。


草拳擎雪健,桃糁隔年肥。


夜夜还乡梦,心心逐雁飞。

同云笼覆,遍效原、一望苍茫无际。
是处青山皆改色,姑射琼台初启。
渔艇迷烟,樵柯失径,歉收点风霜厉。

江水冰消起绿鳞,川原荡涤少烟尘。


风吹南北溪桥畔,柳色参差欲漏春。

雪晴风劲晚来冰,楼上奇寒病骨惊。


雀啄空檐银笋堕,鸦翻高树玉尘倾。


青帘闪闪千家静,黄帽亭亭一水横。

人皆愁听客中雨,我独喜闻窗外声。


报国常怀丰稔念,关心不是别离情。


沾濡最爱滋群品,点滴何妨到五更。

蹇驴冲雪度松林,啮石溪流有令音。


旋摘白云濡燥吻,更参黄檗印初心。


岚开复岭云千叠,冻合浮图玉数寻。

云开洞府。
按罢琼妃舞。
三十六峰图画,张素锦、列冰柱。

南山雪乍晴,寒气转峥嵘。


销却闲门出,随他骏马行。


一竿如有计,五鼎岂须烹。

三月寒逾九九深,炎凉历惯不惊心。


菜花满地黄金色,憔悴相看半不禁。

积雪沙堤似掌平,香泥浅趁马蹄轻。


朔风来自阴崖畔,犹带枯林踏叶声。

三茅乃郡城内山高处,襟带江湖,为胜览最欢喜地。
时乎积雪初晴,疏林开爽,江空漠漠寒烟,山回重重雪色。
江帆片片,风度银梭,村树几家,影寒玉瓦。

画中春郊走马,秋溪把钓,策蹇寻梅,莫不以朱为衣色,岂果无为哉?似欲妆点景象,与时相宜,有超然出俗之趣。
且衣朱而游者,亦非常客,故三冬披红毡衫,裹以毡,跨一黑驴,秃发童子挈尊相随。
踏雪溪山,寻梅林壑,忽得梅花数株,便欲傍梅席地,浮觞剧饮,沉醉酣然,梅香扑袂,不知身为花中之我,亦忘花为目中景也。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齐望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飞沙。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百尺危楼小雪晴,晚来闲望逼人清。


山横暮霭高还下,水隔疏林淡复明。


天际落霞千万缕,风馀残角两三声。

雪满群山霜满庭,光寒月碾一轮轻。


羁怀殊少向时乐,皓彩空多此夜明。


竹近帘栊饶碎影,风涵台榭有馀清。

大雪初晴日半曛,高楼何惜上仍频。


数峰崷崒剑铓立,一水萦纡冰缕新。


昆岭移归都是玉,天河落后尽成银。

胜之家本公侯贵,弱冠英才已惊世。


雒阳多士谁敢伦,千古比肩唯贾谊。


昔遭绛灌深切齿,奔走十年为下吏。

南宫来几时,挟纩易春衣。


意谓花将晚,何言雪尚飞。


夜声通旅枕,晓色弄晴晖。

喜雪静氛埃,繁云即日回。


清光动冠剑,馀素著楼台。


树杂琼枝竦,途平玉辙开。

琼华消散暖风来,多费阳春白雪才。


守道也知心下乐,流年争奈鬓边催。


君愁离别烟花好,我待量移翅羽开。

狼藉金钱撒野塘,几丛无力卧斜阳。


争偷暖律输桃李,独亚寒枝负雪霜。


谁惜晚芳同我折,自怜孤艳袭人香。

苏公论士昔未闻,四客辈出俱同门。


龙媒忽下洗凡马,野鹤一举空鸡群。


虞皇七友廊庙具,元和十子非渠伦。

宝历三千岁,龙飞二十春。


胡弓不窥月,塞马自无尘。


礼乐湮沦久,君臣制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