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方丈仙人出淼茫,高情犹爱水云乡。


功名谁使连三捷,身世何缘得两忘。


早岁归休心共在,他年相见话偏长。

何人劝我此间来,弦管生衣甑有埃。


绿蚁沾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


磨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

白发相望两故人,眼看时事几番新。


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


岁恶诗人无好语,夜长鳏守向谁亲。

山西从古说三明,谁信儒冠也捍城。


竿上鲸鲵犹未掩,草中狐兔不须惊。


东州赵叟饮无敌,南国梅仙诗有声。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小堰门头柳系船,吴山堂上月侵筵。


潮声半夜千岩响,诗句明朝万口传。


岂意日斜庚子后,忽惊岁在巳辰年。

少年才气冠当时,晚节孤风益自奇。


君胜宜为夫子后,林宗不愧蔡邕碑。


南荒尚记诛元恶,东越谁能事细儿。

闺庭兰玉照乡闾,自昔虽贫乐有馀。


岂独家人在中馈,却因《麟趾》识《关雎》。


云軿忽已归仙府,乔木依然拥旧庐。

孤山寺下水侵门,每到先看醉墨痕。


楚相未亡谈笑是,中郎不见典刑存。


君先去踏尘埃陌,我亦来寻桑枣村。

尘容已似服辕驹,野性犹同纵壑鱼。


出入岩峦千仞表,较量筋力十年初。


虽无窈窕驱前马,还有鸱夷挂后车。

九陌凄风战齿牙,银杯逐马带随车。


也知不作坚牢玉,无奈能开顷刻花。


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已分酒杯欺浅懦,敢将诗律斗深严。


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败履尚存东郭足,飞花又舞谪仙檐。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苍梧奇事岂虚传,荒怪还须问子年。


远托鳌头转沧海,来依鹏背负青天。


或云灵境归贤者,又恐神功亦偶然。

人事无涯生有涯,逝将归钓汉江槎。


乘桴我欲从安石,遁世谁能识子嗟。


日上红波浮翠巘,潮来白浪卷青沙。

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


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市阛。


雅志未成空自叹,故人相对若为颜。

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


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


黑黍黄粱初熟候,朱柑绿橘半甜时。

推挤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我顽。


人未放归江北路,天教看尽浙西山。


尚书清节衣冠后,处士风流水石间。

南郭子綦初丧我,西来达摩尚求心。


此堂不说有清浊,游客自观随浅深。


两岁频为山水役,一溪长照雪霜侵。

两邦山水未凄凉,二老风流总健强。


共成一百七十岁,各饮三万六千觞。


藏春坞里莺花闹,仁寿桥边日月长。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太守亲从千骑祷,神翁远借一杯清。


云阴黯黯将嘘遍,雨意昏昏欲酝成。


已觉微风吹袂冷,不堪残日傍山明。

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


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

莱公昔未遇,寂寞在巴东。


闻道山中树,犹馀手种松。


江山养豪俊,礼数困英雄。

乱山围古郡,市易带群蛮。


瘦岭春耕少,孤城夜漏闲。


往时边有警,征马去无还。

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锦水细不见,蛮江清可怜。

寺官官小未朝参,红日半窗春睡酣。

为报邻鸡莫惊觉,更容残梦到江南。

王郎西去路漫漫,野店无人霜月寒。


泪尽粉笺书不得,凭君送与卯君看。

道士令严难继和,僧伽帽小却空回。


隔篱不唤邻翁饮,抱瓮须防吏部来。

倚天巉绝玉浮图,肯与彭郎作小姑。


独秀江南知有意,要三二别四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