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宋玉与登徒子偕受钓于玄洲,止而并见于楚襄王。
登徒子曰:「夫玄洲,天下之善钓者也,愿王观焉。
」王曰:「其善柰何?」登徒子对曰:「夫玄洲钓也,以三寻之竿,八丝之线,饵若蛆寅,钩如细针,以出三赤之鱼于数仞之水中,岂可谓无术乎?夫玄洲,芳水饵,挂缴钩,其意不可得。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何异人之挺发?精博善而含章。
驰风门而兽据,浮碧水而龙骧。
滴秋露而垂玉,摇春条而不长。
感衣裳于楚赋,咏忧思于陈诗。
访群英之艳绝,标高名于泽芝。
会春帔乎夕张,搴芙蓉而水嬉。
集陈之隼,以自远而称神;栖汉之雀,乃出幽而见珍。
此璅禽其何取?亦厕景而承仁,舍水泽之欢逸,对钟鼓之悲辛。
岂狗利而轻命?将感爱而投身。
智哉尺蠖,观机而作,伸非向厚,屈非向薄。
当静泉渟,遇躁风惊,起轩以旷跨,伏累气而并形。
冰炭弗触,锋刃靡迕,逢险蹙蹐,值夷舒步,忌好退之见猜,哀必进而为蠹,每骧首以瞰途,常伫景而翻露。
散幽经以验物,伟胎化之仙禽。
锺浮旷之藻质,抱清迥之明心。
指蓬壶而翻翰,望昆阆而扬音。
濔迤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
柂以漕渠,轴以昆岗。
重江复关之隩,四会五达之庄。
仙鼠伺闇,飞蛾候明。
均灵舛化,诡欲齐生。
观齐生而欲诡,各会住以凭方。
胡兵十万起妖氛,汉骑三千扫阵云。
隐隐地中鸣战鼓,迢迢天上出将军。
边沙远离风尘气,塞草长萎霜露文。
秋林空兮百草逝,若有香兮林中至。
既萧曼以袭裾,复氤氲而绕鼻。
虽脉脉兮遥闻,觉熏熏然独异。
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
客见而惊焉,曰:“今夫受命于天,赋形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驰,散柯布叶,逮冬而遂。
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涉寒暑之徂变,傲冰雪之凌厉;均一气于草木,嗟壤同而性异;信物生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振洒缯绡,须臾而成;郁乎萧骚,曲直横斜,稼纤庳高,窃造物之潜思,赋生意于崇朝。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
被谗放逐,作《离骚》赋。
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
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
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
惟昊天之大旱兮,失精和之正理。
遥望白云之蓬勃兮,滃澹澹而妄止。
运淖浊之□洞兮,正重沓而并起。
子瞻与客宴于黄楼之上,已而客散日夕,暝色横楼,明月未出。
乃隐几而坐,嗒焉以息。
忽有大声起于穹窿,徐而察之,乃在西山之麓。
夫立德之基有常,而建功之路不一。
何则?循心以为量者存乎我,因物以成务者系乎彼。
存夫我者,隆杀止乎其域;系乎物者,丰约唯所遭遇。
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
余年方四十,而懿亲戚属,亡多存寡;昵交密友,亦不半在。
或所曾共游一涂,同宴一室,十年之外,索然已尽,以是哀思,哀可知矣,乃作赋曰:
伊天地之运流,纷升降而相袭。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
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
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伊小人之薄伎,奉君子而输力。
接河汉之雄才,览日月之英色。
绝云气而厉响,负青天而抚翼。
萧萧江阴兮,荆山之岑。
北绕琅琊碣石,南驰九疑桂林。
山则异岭奇峰,横屿带江,杂树亿尺,红霞万里。
迤逦埼礒兮,大极之连山。
鰅鳙虎豹兮,玉虺腾轩。
孟夏茵蒀兮,荷叶承莲。
嗟青苔之依依兮,无色类而可方;必居闲而就寂,似幽意而深伤。
故其处石,则松栝交阴,泉雨长注;横涧俯视,崩壁仰顾。
悲凹险兮,唯流水而驰骛,遂能崎屈上生,班驳下布,异人贵其贞精,道士悦其回趣。
淮南王,信自华,命婇女,饵丹砂,学凤音。
紫霞没,白日沉,挂明灯,散玄阴。
顾谓小山儒士,斯可赋乎?于是泛瑟而言曰:若大王之灯者,铜华金擎,错质镂形;碧为云气,玉为仙灵;双流百枝,艳帐充庭。
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虽非青蝇,秽我光仪。
策名观国,以此见疵。
有西蜀公子者,言于东吴王孙,曰:“盖闻天以日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
九土星分,万国错跱。
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东吴王孙冁然而咍,曰:“夫上图景宿,辨于天文者也。
下料物土,析于地理者也。
古先帝代,曾览八纮之洪绪。
魏国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诰曰:“异乎交益之士,盖音有楚夏者,土风之乖也;情有险易者,习俗之殊也。
虽则生常,固非自得之谓也。
昔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