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剑舞有神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


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

桥下幽亭近水寒,倩谁○字在楣端。


市廛得此尤堪隐,老者于今只自安。


饭后徐行扶竹杖,倦来稳坐倚蒲团。

群飞来去噪行人,得食无忧便可驯。


江上饥乌无足怪,野鹰何事亦频频。

揽胜雷山舒啸亭,诸峰秀拱透云程。


啸傲池边红日伴,舒怀岩壑白云迎。


满目纵观天际迥,一腔收拾岁寒清。

君如天马玉花骢,万里须臾不计功。

投刃皆虚有馀地,运斤不辍自成风。

如何十日敲榜外,已复千篇笑语中。

得时行道善知终,猛退如公世罕逢。


掷弃浮名同敝屣,保全高节似寒松。


文章千古进谟诰,勋业三朝镂鼎钟。

富贵功名已两忘,望高嵩华量包湘。


还家傲似蒙庄子,定策忠于汉霍光。


远访交亲情益重,共论诗酒兴偏长。

雨昏南浦曾相对,雪满荆州喜再逢。

有子才如不羁马,知君心似后凋松。

闲看书册应多味,老傍人门想更慵。

岩栖木石已皤然,交旧何人慰眼前。


素与昼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圆。


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田里冯生宁屑去,湖海陈侯犹肯来。


诗书好在家四壁,蒲柳蓊然城一隈。


骑上下山亦疏矣,鯈从容出何为哉。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纷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浦,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纪,百尺苍崖尚可磨。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


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


谁为善相宁嫌瘦,复有知音可废弹。

山行似觉鸟声殊,渐近神仙简寂居。


门外长溪容净足,山腰苦笋耿盘蔬。


乔松定有藏丹处,大石仍存拜斗馀。

十年不向此凭栏,景象依然一望间。


龙蜃吐云天入水,楼台倒影日衔山。


僧于僻寺难为隐,人在扁舟未是闲。

浮金最好溪南景,古木楼台画不成。


天籁远兼流水韵,云璈常听步虚声。


青鸾白鹤蟠空下,翠草玄芝匝地生。

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空传《瘗鹤铭》。


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


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尚青。

人日滞留江上村,定知芳草怨王孙。


题诗寄远方挥翰,扶杖登高独出门。


柳色忍看成感叹,花前归思自飞翻。

异味谁栽向海滨,亭亭直干乱枝分。


开花树杪翻青箨,结子苞中皱锦纹。


可疗饥怀香自吐,能消瘴疠暖如薰。

金沙泉涌雪涛香,洒作醍醐大地凉。


倒浸九天河影白,遥通百谷海声长。


僧来汲月归灵石,人到寻源宿上方。

高情闲处任君弹,幽梦来时与子眠。


彭泽漫知琴上趣,邯郸深得枕中仙。


试寻玉轸抛何处,闲唤香云在那边。

喜见西风吹麦秋,年年为逭老农忧。


沾涂手足经年种,荐载珠玑一倍收。


壮齿君能亲稼穑,异时我亦困耝耰。

消尽琼瑶云驭归,馀寒犹复助风威。


垂帘渐学秋霖滴,满地犹疑夜月辉。


冻壤相和开荜户,流澌半释拥苔矶。

吾皇有意缚单于,槌破铜山铸虎符。


骁将新除三十六,精兵共领五千都。


周王常德须攘狄,汉帝雄才亦尚儒。

泪滴秋风不为麟,虚名何用实之宾。


烝豚未害为纯孝,狸首何妨助故人。


好唤游湖缘路便,难邀入社为诗频。

松柏萧萧满故丘,知君怀抱尚悲秋。


算来九九无多日,唱著三三忆旧游。


皓月徘徊应许共,清诗妙绝不容酬。

谯门对耸压危坡,览胜无如此得多。


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


花时千圃堆红锦,雪昼双城叠白波。

楼上新诗二百篇,三吴处士最应贤。

非夷非惠真天隐,忘世忘身恐地仙。

散尽黄金犹好客,归来碧瓦自生烟。

教子通经古所贤,安贫守道节尤坚。


当熊遗烈传家世,投烛诸郎慰眼前。


不待金花书诰命,忽惊玉树掩新阡。

千年谁复继夷齐,凛凛霜筠此斗奇。


要识苍龙联蜺意,拟容丹凤宿凰枝。


扶持有伴雪应怕,裁剪无人风自吹。

立著巫娥多少时,安排云雨待清词。


酒酣鲁叟频相忆,曲罢周郎尚不知。


海鹞无踪飞过速,云龙有报发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