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长占烟波弄明月,此心久矣从谁说。


只今一舸漾中流,上下天光两奇绝。


回头忽见西郭门,尚喜苏仙有遗烈。

联车涉修坂,览物穷山川。


疏林泛朝景,翠岭含云烟。


祠殿何沈邃,古木郁苍然。

昔我抱冰炭,从君识乾坤。


始知太极蕴,要眇难名论。


谓有宁有迹,谓无复何存。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帘卷薰风半掩扉,五侯车马往来稀。


绿杨门巷莺莺语,青草池塘燕燕飞。


扫石围棋销白昼,解衣沽酒醉斜晖。

滕王阁下水初生,闻道登临复快晴。

帝子讵知陈迹在,长江肯趁曲池平。

山楹雨罢珠帘卷,檐铎风惊玉佩鸣。

风月平生意,江湖自在身。


年华供转徙,眼界得清新。


试问西山雨,何如湘水春。

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一怅然。


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馀日付残编。

二月十一日熹顿首再拜上记。


德修宫使、直阁左史舍人老兄:顷因阁中人还报状,不知已达未也。
不闻动静又许久,乡往德义,未尝去心。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风高木落晚秋时,日暮千林黄叶稀。


只有苍苍谷中树,岁寒心事不相违。

【其一】


贪生莝豆不知羞,腼面重来蹑俊游。


莫向清流浣衣袂,恐君衣袂涴清流。


【其二】


十年湖海一身轻,归对黎涡却有情。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
顾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无以宣畅郁湮,导迎清旷。
乃直其南凿门通道,以临白河,而取旁近废门旧额以榜之,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出门如宾,承事如祭。
以是存之,敢有失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是行之,与物皆春。

余年十五六时,与于厚相遇于屏山刘氏斋馆,俱事病翁先生。
子厚少余一岁,读书为文,略相上下,犹或有时从余切磋,以进其所不及。
后三四年,余犹故也,而子厚一旦忽踊跃骤进,若不可以寻尺计,出语落笔,辄惊坐人。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朱注:大匠,工师也。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鴂两山相对鸣。

陈场老子读书处,金榜山前石室中。


人去石存犹昨日,莺啼花落几春风。


藏修洞口云空集,舒啸岩幽草自茸。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
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馀级乃得度。
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

差以毫厘大乱真,苟羞就正堕终身。


不惟枉费穷年力,反作滔天祸世人。

不是胸中饱丘壑,谁能笔下吐云烟。


故应只有王摩诘,解写离骚极目天。

醉扶藜杖少盘桓,四远烟萝手自扪。


此石至今无处问,只因来自太微垣。

杖头挑月入烟萝,城郭尘埃柰尔何。


若到名山高着眼,洞天深处异人多。

雪拥山腰洞口,春回楚尾吴头。


欲问闽天何处,明朝岭水南流。

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
空留千丈危石,高出暮云端。
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插钓鱼竿。

务学修身要及时,竞辰须念隙驹驰。


清宵白日供游荡,愁杀堂前老古锥。

今日清江路,寒梅第一枝。


不愁风袅袅,正奈雪垂垂。


暖热惟须酒,平章却要诗。

既有阳春曲,那无白雪谣。


连天飞不断,著地暖还销。


未掩高人户,难齐衲子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