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

李颀,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汉族,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市西)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中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岘山枕襄阳,滔滔江汉长。


山深卧龙宅,水净斩蛟乡。


元凯春秋传,昭明文选堂。

问君从宦所,何日府中趋。


遥指金陵县,青山天一隅。


行人怀寸禄,小吏献新图。

与子十年旧,其如离别何。


宦游邻故国,归梦是沧波。


京口青山远,金陵芳草多。

仙宫有名籍,度世吴江濆。


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


中州俄已到,至理得而闻。

沅上秋草晚,苍苍尧女祠。


无人见精魄,万古寒猿悲。


桂水身殁后,椒浆神降时。

罢吏今何适,辞家方独行。


嵩阳入归梦,颍水半前程。


闻道淮阳守,东南卧理清。

云华满高阁,苔色上钩栏。


药草空阶静,梧桐返照寒。


清吟可愈疾,携手暂同欢。

夜宿翠微半,高楼闻暗泉。


渔舟带远火,山磬发孤烟。


衣拂云松外,门清河汉边。

汉家萧相国,功盖五诸侯。


勋业河山重,丹青锡命优。


君为禁脔婿,争看玉人游。

常称挂冠吏,昨日归沧洲。


行客暮帆远,主人庭树秋。


岂伊问天命,但欲为山游。

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


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


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

寸禄言可取,托身将见遗。


惭无匹夫志,悔与名山辞。


绂冕谢知己,林园多后时。

子为郡从事,主印清淮边。


谈笑一州里,从容群吏先。


手持三尺令,遣决如流泉。

言别恨非一,弃置我宗英。


向用五经笥,今为千里行。


裹粮顾庭草,羸马诘朝鸣。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

名高不择仕,委世随虚舟。


小邑常叹屈,故乡行可游。


青枫半村户,香稻盈田畴。

紫极殿前朝伏奏,龙华会里日相望。


别离岁岁如流水,谁辨他乡与故乡。

小山破体闲支策,落日梨花照空壁。


诗堪记室妒风流,画与将军作勍敌。

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

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

吏部明年拜官后,西城必与故人期。


寄书春草年年色,莫道相逢玉女祠。

中外相连弟与兄,新加小县子男名。


才年三十佩铜印,知尔弦歌汉水清。

洛阳一别梨花新,黄鸟飞飞逢故人。


携手当年共为乐,无惊蕙草惜残春。

为政心闲物自闲,朝看飞鸟暮飞还。


寄书河上神明宰,羡尔城头姑射山。

馀春伴蝴蝶,把酒听黄鹂。


最是淹留处,残花三两枝。

云阴带残日,怅别此何时。


欲望黄山道,无由见所思。

存殁令名传,青青松柏田。


事姑称孝妇,生子继先贤。


露湿铭旌重,风吹卤簿前。

东园长新笋,映日复穿篱。


迸出依青嶂,攒生半绿池。


色因林向背,行逐地高卑。

石台置香饭,斋后施诸禽。


童子亦知善,众生无惧心。


苔痕苍晓露,盘势出香林。

荆扉带郊郭,稼穑满东菑。


倚杖寒山暮,鸣梭秋叶时。


回云覆阴谷,返景照霜梨。

城南送归客,举酒对林峦。


暄鸟迎风啭,春衣度雨寒。


桃花开翠幕,柳色拂金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