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释名


牡蛤、蛎蛤、古贲。


气味


咸、平、微寒、无毒。


主治


心脾气痛,有痰。

释名


螺蛳。
烂壳名鬼眼睛。


气味


甘、寒、无毒。

释名


团鱼、神守。


气味


鳖甲:咸、平、无毒。


肉:甘、平、无毒。

气味


(甲)甘、寒、无毒。


主治


预解痘毒。
用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匀,取半合温服。

释名


玄衣督邮。
龟甲:神屋、败龟板、败将、漏天机。


气味


龟甲:甘、平、有毒。

释名


黄鳝。


气味


(肉)甘、大温、无毒。


主治


内痔出血。

释名


泥鳅、鲺鱼。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消渴饮水。

释名


白鳝、蛇鱼。
干者名风鳗。


气味


(肉)甘、平、有毒。

释名


蠡鱼、黑鳢、玄鳢、乌鳢、鲷鱼、文鱼


气味


(肉)甘、寒、无毒。


主治


水肿。
用鳢鱼一斤重者煮汁,和冬瓜、葱白作汤吃。

释名


黄平面鱼,央轧。


气味


甘、平、微毒。


主治


水肿。

释名


鲋鱼


气味


(肉)甘、温、无毒。


主治


脾胃虚冷。
用鲫鱼半斤切碎,放入煮开的豉汁中,加胡椒、莳萝、姜橘末,空腹吃下。

释名


墨鱼、缆鱼,干者名鲞。
骨名海螵蛸。


气味


肉:酸、平、无毒。

释名


石头鱼、江鱼、黄花鱼。
干者名想鱼。


气味


(肉)甘、平、无毒。

气味


肉:甘、平、无毒。


胆:苦、寒、无毒。


主治


胆:


乳蛾喉痹。

气味


肉:甘、平、无毒。


胆:苦、寒、无毒。


主治


肉:


水肿。

气味


甘、温、有小毒。


主治


鳖瘕疼痛(皮下隐隐可见积块)。
用鲜虾作汤吃,多次可治愈。

释名


公蛎蛇。


气味


(肉)甘、大中型、寒、无毒。


主治


消渴烦热。

释名


乌梢蛇、黑花蛇。


气味


(肉)甘、平、无毒。


主治


大麻风。

释名


蕲蛇、褰鼻蛇。


气味


(肉)甘、咸、温、有毒。


主治


风瘫、疠风、疥癣。

释名


水马。


气味


甘、温、平、无毒。


主治


多年症块。

释名


南蛇、埋头蛇。


气味


甘、苦寒、有小毒。


主治


小儿疳痢(枯瘦喜睡,坐则闭目,饮食无味)。

释名


蛇皮、蛇壳、龙退、龙子衣、龙子皮、弓皮、蛇符、蛇筋。


气味


咸、甘、平、无毒。


主治


喉痹肿痛。

释名


蛤蟹、仙蟾。


气味


咸、平、有小毒。


主治


久嗽肺痈(肺积虚热成痈,久嗽不愈,咳出脓血。

释名


壁宫、壁虎、蝎虎、蝘蜓。


气味


咸、寒、小有毒。


主治


久年惊。

释名


山龙子、泉龙、石蜴、晰蜴、猪婆蛇、守宫。


气味


咸、寒、有小毒


主治


小儿阴肿。
用晰蜴一具,烧成灰,酒送服。

释名


龙鲤、穿山甲、石鲮鱼


气味


咸、微寒、有毒。


主治


中风瘫痪,手足不举。
用穿山甲(左瘫用右甲,右瘫用左甲)断熟、大川乌头炮熟、红海蛤如子大者各二两,共研为末。

主治


一切多年障翳、弩肉、赤肿疼痛。
用鱼子(活水中产下者)半两(以硫磺温水洗净),石决明、草决明、青葙子、谷精草、枸杞子、黄连(炙)、甘草、枳实(麸炒)、牡蛎粉,蛇蜕(烧灰)、白芷、龙骨、黄蘖各一两,白附子(炮)、白蒺藜(炒),黄芩(炒)、羌活各半两,虎睛一个(切作七片,文武火炙干,每一料用一片)。
以上各药,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黎明时茶送下,午夜时再服一次。

释名


吉吊。
精名紫梢花。


气味


(紫梢花)甘、温、无毒。

释名


龙骨(按本草所称的龙骨,实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包括象、犀牛、马、骆驼、羚羊等)的骨胳化石)


主治


龙骨:甘、平、无毒。


龙齿:涩、凉、无毒。


附方龙骨:


健忘。

释名


石姜、负盘、滑虫、茶婆虫、香娘子。


气味


咸、寒、有毒。


主治


瘀血,症坚,寒热,下气,利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