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东越河济水,遥望大海涯。
弃故乡,离室宅。
远从军旅万里客。
披荆棘,求阡陌。
浮舟横大江,讨彼犯荆虏。
武将齐贯錍,征人伐金鼓。
长戟十万队,幽冀百石弩。
三辰垂光。
照临四海。
焕哉何煌煌。
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
候雁叫兮云中,归燕翩兮徘徊。
妾心感兮怅惆,白日急兮西颓。
遥遥山上亭,皎皎云间星。
远望使心怀,游子恋所生。
驱车出北门,遥望河阳城。
泛泛绿池,中有浮萍。
寄身流波,随风靡倾。
芙蓉含芳,菡萏垂荣。
尧任舜禹,当复何为。
百兽率舞,凤凰来仪。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
丧乱以来,天下城郭丘墟,惟从太仆君宅尚在。
南征荆州,还过乡里,舍焉。
乃种诸蔗于中庭,涉夏历秋,先盛后衰,悟兴废之无常,慨然永叹,乃作斯赋:
伊阳春之散节,悟乾坤之交灵。
昔建安五年,上与袁绍战于官渡,时余始植斯柳,自彼迄今,十有五载矣。
(左右仆御已多亡)。
感物伤怀,乃作斯赋。
文帝初在东宫,氛疠大起,时人雕伤。
帝深感叹,与素所敬者大理王朗书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
其次莫如著篇籍。
念在昔之恩好,似比翼之相亲。
惟方今之疏绝,若惊风之吹尘。
夫色衰而爱绝,信古今其有之。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
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寄言飞鸟,告余不能。
方舟戏长水,湛澹自浮沉。
弦歌发中流,悲响有馀音。
音声入君怀,凄怆伤人心。
丹霞蔽日,彩虹垂天。
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孤禽失群,悲鸣云间。
二月三日,丕白。
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生中堂以游观兮,览芳草之树庭。
重妙叶于纤枝兮,扬修干而结茎。
承灵露以润根兮,嘉日月而敷荣。
溯淮水而南迈兮,泛洪涛之湟波。
仰嵓冈之崇阻兮,经东山之曲阿。
浮飞舟之万艘兮,建干将之铦戈。
【其一】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
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
阳春无不长成,
草木群类。
随大风起,
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独立一何茕!
四时舍我驱驰,今我隐约欲何为?
人生居天地间,忽如飞鸟栖枯枝。
我今隐约欲何为?
适君身体所服,何不恣君口腹所尝?
冬被貂鼲温暖,夏当服猗罗轻凉。
康白:昔与足下年时相比,以故数面相亲,足下笃意,遂成大好,由是许足下以至交,虽出处殊途,而欢爱不衰也。
及中间少知阿都,志力开悟。
每喜足下家复有此弟。
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冈。
披重壤以诞载兮,参辰极而高骧。
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
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跱。
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
哀茕靡识,越在襁褓。
母兄鞠育,有慈无威。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
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两失其情。
【其一】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
朝游高原,夕宿兰渚。
邕邕和鸣,顾眄俦侣。
或问曰:「案《记》:管、蔡流言,叛戾东都。
周公征讨,诛以凶逆。
顽恶显著,流名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