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镜湖清绝胜吴松,家占湖山第一峰。


瓜冷霜刀开碧玉,茶香铜碾破苍龙。


壮心自笑老犹在,狂态极知人不容。

秋容淡如水,昨暮到江城。


世事违高枕,年华入短檠。


书中固多味,身外尽浮名。

电掣光如昼,雷轰意未平。


乱云俄卷尽,孤月却徐行。


露草蛩相语,风枝鹊自惊。

城市方炎热,村墟乃尔凉。


拂窗桐叶下,绕舍稻花香。


独鹤警秋露,双萤明屋梁。

沟水浸新月,街槐生碧烟。


明河七夕后,倦马五门前。


小市灯初闹,高楼鼓已传。

鄙人志趣在渔樵,四十年来负圣朝。


本耻弹冠良易挂,未尝刻印敢烦销。


盈盈微月生江渚,袅袅清笳下郡谯。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菉。


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

夜树风韵清,天河云彩轻。


故苑多露草,隔城闻鹤鸣。


摇落从此始,别离含远情。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白天碎碎如拆绵,黑天昧昧如陈玄。


白黑破处青天出,海月飞来光尚湿。


是夜太史奏月蚀,三家各自矜算术。

行看野气来方勇,卧听秋声落竟悭。


淅沥未生罗豆水,苍茫空失皖公山。


火耕又见无遗种,肉食何妨有厚颜。

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


秋岸澄夕阴,火旻团朝露。


辛苦谁为情,游子值颓暮。

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


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


滩上思严子,山中忆许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今岁秋阳晒人死,今宵秋月呼人起。
月光如水澡吾体,月色如霜冻吾髓。


老夫畏热如於菟,平生爱月如冰壶。

淡溪居士登九龄,朱颜青鬓如后生。
横拖仙人绿玉杖,倒诵上帝黄庭经。

璇霄仙籍书姓名,丹霞染诰金花绫。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小楼秋夜月明底,仰不见天惟见水。


岸巾独立四无人,白月青天伴杨子。


谁知横玉作秋声,一声吹尽九陌尘。

青天送归云,整如劳还师。


颜行有喜色,厮役争奔随。


晨曦映疏雨,宝灯贯银丝。

风将烟雨入亭寒,城引山林拓眼宽。

六月登临浑觉热,朝来不敢傍危栏。

官壕水落两三痕,正是秋初雨后天。


菱荇中间开一路,晓来谁过采菱船。

夏热秋逾甚,寒梅暑亦开。


无尘管城子,幻出雪枝来。

荷叶迎风听,荷花过雨看。


移床桥上坐,堕我镜中寒。

端筴得幽贞,考槃寄兹岭。


未成长往计,抱恨中耿耿。


秋风吹庭树,遥夜枕席冷。

我来屏山下,奔走倦僮仆。


亭亭日已中,冠中湿如沐。


访我芹溪翁,解装留憩宿。

南岳天下镇,祝融最高峰。


仰干几千仞,俯入一万重。


开辟知何年,上有释梵宫。

燕山五六月,气候苦不常。


积阴绵五旬,畏景淡无光。


天漏比西极,地湿等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