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玉笛未黄昏,冰滩已清浅。


疏影不胜妍,愁心为谁远。

且喜梅花开,莫嗟梅花小。


花小风味深,此意君已了。

珍重东台老,英声旧所闻。


能怀吐哺意,岂但枉书勤。


得士看如许,持心定不群。

之子论交久,深衷两自知。


提携方有赖,离索遽成悲。


圣处应无数,书来肯见私。

夜久不成梦,张灯开故书。


清霜屏云物,有月来庭除。


良时怅难再,不与佳人俱。

又不能不痛熙荐亡,政尔,复何于求之?度政当求之内事。
余理不绝,求之一条,当有冀不?信罔然前途愿一一。
诲之,以悟其心。

消瘦翻堪见令公,落花无那恨东风。


侬心犹道青春在,羞看飞蓬石镜中。

昼坐既催颓,夜卧亦展转。


检校百骸间,无一得安稳。


四大元假合,解散会归尽。

四时变迁翻覆手,百卉于人亦何有。


骚客颠诗亦狂酒,强惜黄花爱重九。


少年习气似陶公,采采金英满衣袖。

白龙青峡紫烟炉,山北山南只半涂。


说与同来绿玉杖,他年终补卧游图。

结庐占城市,初岂卜云吉。


谒医并治庖,二事便衰疾。


乘除徐自笑,翻觉此计失。

百适归来又一年,投身烽火戍楼边。


私忧自笑愚无策,制胜悬知国有贤。


北去燕然堪勒石,西来樊口看烧船。

风流追数建安年,谁遣朱轓并塞边。


举国向来儒服少,是邦端有大夫贤。


须公帷幄收长策,著我江湖刺钓船。

雨师风伯不吾谋,漠漠穷阴断送秋。

欲过苏端泥浩荡,定知高凤麦漂流。

檐前甘菊已无益,阶下决明还可忧。

哀响秋江回雁声,雨霜红叶泪山城。


年来汉网人难侠,老去商歌客易惊。


贝锦动迎中使语,衣冠谁送御囚行。

世间别有人才在,台阁招徕恐未多。


半老江湖半岩穴,为公一赋草庐歌。

潦倒傍门羞骑马,倦游老欲寄昆山。


留将造请嗫嚅口,慷慨狂歌泉石间。

秋霜烈日生前操,流水行云意外诗。


未必中兴四君子,于斯二者更兼之。

竹隐先生名满世,自为举子已诗声。


春风若入五花判,莫遣紫微红药惊。

学弄笔头儿戏事,风流眼底亦无之。


汪孙已往周洪没,本分作家今是谁。

雨声萧瑟,初到梧桐响。
人不寐,秋声爽。
低檐灯暗淡,画幕风来往。

数声微雨风惊晓。
烛影欹残照。
客愁不奈五更寒。

我固不善酒,醉中常独颠。


不词讥濩落,只恐负妖妍。


迹类怀沙悴,心驰浊世翩。

吾友范君谊,宛似丘迟诗。


点缀花映草,草长莺乱飞。


咏诗知吾人,因人想其诗。

踏尽田塍转尽山,芥塘犹在夕阳间。


主人缩地元多术,何事今朝特见悭。

铜斗承糟醉张口,口和渔阳拍铜斗。
去年抛却青竹竿,女媭婵媛呼我还。


我初不解世中语,淡面那久王侯间。

朝落几寸水,暮长几寸沙。


深滩鳌背出,浅浪龙鳞斜。


秋风忽又恶,越舫嗟初阁。

逆水寒风急,轻舟晚不前。


因来泊古渡,聊且上平田。


草软行方稳,鹑惊去瞥然。

东风着花花披靡,花风吹人人欲醉。


老翁逢花如啜醨,强自挹酌终无味。


斗红斗绿态千万,长笑花工夸幻事。

浮生已老付悠悠,未免饥寒目下忧。


全仗黄庭能却老,那堪白发更悲秋。


所欣耳界常清净,渐放心君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