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君家池上几时栽,千树玲珑亦富哉。


荷尽菊残秋欲老,一年佳处眼中来。

蜀树成行翠作围,花开时节更芳菲。


主人梦亦寻春去,栩栩深穿锦障飞。

雨馀菜甲翠光匀,杞菊成畦亦自春。


骨相定知非食肉,可能长伴个中人。

台上无人伴苦吟,归鸦过尽日西沉。


须臾玉匣开尘镜,却有孤光共此心。

闻道移根玉井旁,开花十丈是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

蒲团竹几睡瞢腾,客问君今几折肱。


身世两忘无可答,起寻诗句绕阶行。

一室归来万事新,窗间横竹挂朝绅。


九流未让圜机士,四海宁惭巧宦人。

传得希夷九卦图,归来不复梦荣途。


野塘竟日无人到,读尽床头种树书。

高台巨榜意何如,住此知非小丈夫。


浩气扩充无内外,肯夸心月夜同孤。

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

南陆铜浑改,西郊玉叶轻。


泛斗瑶光动,临阳瑞色明。


盖阴连凤阙,阵影翼龙城。

紫陌炎氛歇,青蘋晚吹浮。


乱竹摇疏影,萦池织细流。


飘香曳舞袖,带粉泛妆楼。

玉虬分静夜,金萤照晚凉。


含辉疑泛月,带火怯凌霜。


散彩萦虚牖,飘花绕洞房。

贝阙寒流彻,玉轮秋浪清。


图云锦色净,写月练花明。


泛曲鹍弦动,随轩凤辖惊。

九秋行已暮,一枝聊暂安。


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


分形妆薄鬓,镂影饰危冠。

玉关寒气早,金塘秋色归。


泛掌光逾净,添荷滴尚微。


变霜凝晓液,承月委圆辉。

联翩辞海曲,遥曳指江干。


阵去金河冷,书归玉塞寒。


带月凌空易,迷烟逗浦难。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


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


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

金陵佳处自无穷,使宅幽深即故宫。


楼殿六朝遗烬后,江山百里旧城中。


雨馀尚有金钿落,月出长窥粉堞空。

君言山上泉,定有何功德。


热尽自清凉,苦除即甘滑。


颇遭游人病,时取破匏挹。

定林两山间,崖木生欲合。


茅屋倚岩隈,重重阴清樾。


晨斋取旁寺,生事信幽绝。

山楹无恶木,但有绿桂丛。


幽芳尚未歇,飞鸟衔残红。


不见离骚人,憔悴吟秋风。

背岭断崖下,老竹生扶疏。


孤根石上引,劲节松不如。


莫言霜雪多,终见绿有馀。

青青色堪染,欲辨不知名。


根阴托乳鱼,水底抽新萌。


康乐池上咏,独与春梦成。

缘溪去欲远,磊砢忽碍行。


旁临侧身险,下忽寒流声。


幽客惯来往,同此猿鸟情。

阴壁流暗泉,古苔长自好。


不改春与秋,何如路傍草。


空山正幽蔼,净绿无人扫。

斑斑远林鸟,极目波烟中。


各识时早暮,不忘巢西东。


推物得真意,吾将效陶公。

万木总柔翠,况复新晴时。


日色照欲动,山气敛还迟。


望之如何揽,举袂随风吹。

我来东峰下,远见西岭头。


白云忽已合,向此偶迟留。


人谁问何有,自可忘殷忧。

涧深连石壁,石上生长藤。


孤猿来自熟,缘饮下复登。


赖无樵人迹,且免束薪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