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梦中不记适何邦,风饱蒲帆入大江。


久矣眼中无此快,蹴天雪浪溅船窗。

万里东来双鲤鱼,衰翁悲喜得儿书。


闻过岘首已冬至,想到匡庐将岁除。


辛苦山行穿雪履,凄凉旅饭嚼冰蔬。

吴蜀相望万里程,征鞍忽报近湓城。


角巾已入三更梦,老眼先增十倍明。


告至遍为亲旧问,劳还深愧里闾情。

高樯起行色,促柱动离声。


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

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
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


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

言避一时暑,池亭五月开。


喜逢金马客,同饮玉人杯。


舞鹤乘轩至,游鱼拥钓来。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
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星淡孤萤月一梳,迎春早起正愁予。


土牛只解催人老,春气自来何事渠。


官柳野梅残雪后,金幡玉胜晓光初。

俦物终始殊,修短各异方。


琅玕生高山,芝英耀朱堂。


荧荧桃李花,成蹊将夭伤。

故人有孙宰,义均骨肉地。


连为粪土丛,挥手洒衰泪。

忽报南昌令,乘骢入郡城。


同时趋府客,此日望尘迎。


文苑台中妙,冰壶幕下清。

多病长无事,开筵暂送君。


正愁帆带雨,莫望水连云。


客思闲偏极,川程远更分。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
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洛友寂寂约,省骑霏霏尘。


游僧步晚磬,话茗含芳春。


瑶策冰入手,粉壁画莹神。

万株古柳根,挐此磷磷溪。


野榜多屈曲,仙浔无端倪。


春桃散红烟,寒竹含晚凄。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


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山水敦夙好,烟霞痼奇怀。


向闻乳洞胜,出岭更徘徊。


雪林缟万李,东风知我来。

问:“人心与物同体,如吾身原是血气流通的,所以谓之同体。
若于人便异体了,禽、兽、草、木益远矣!而何谓之同体?”


先生曰:“你只在感应之机上看。
岂但禽、兽、草、木,虽天地也与我同体的,鬼神也与我同体的。

又曰:“良知在夜气发的方是本体,以其无物欲之杂也。
学者要使事物纷扰之时,常如夜气一般,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先生曰:“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问曰:“何如?”


曰:“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学,只是生的分数多,所以谓之‘生知、安行’。
众人自孩提之童,莫不完具此知,只是障蔽多,然本体之知自难泯息,虽问学克治,也只凭他,只是学的分数多,所以谓之‘学知利行’。

“栽树的人必须培养树根,修德的人必须修养心性。
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
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

问:“‘析之有以极其精而不乱,然后合之有以尽其大而无余。
’此言如何?”


先生曰:“恐亦未尽。
此理岂容分析?又何须凑合得?圣人说‘精一’,自是尽。

古风一首:


宋朝运祚将倾覆,四海英雄起寥廓。


流光垂象在山东,天罡上应三十六。


瑞气盘缠绕郓城,此乡生降宋公明。

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


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


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

昨日梅花犹可攀,今朝残萼便斓班。


群仙已御东风去,总脱绛袂留林间。

吾闻共工台,乃在昆仑北。


长蛇戴九头,利吻错戈戟。


呿呀恣啖食,抵厥成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