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叶如裙色碧绡浅,花似芙蓉红粉轻。


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

万重青嶂蜀门口,一树红花山顶头。


春尽忆家归未得,低红如解替君愁。

露湿墙花春意深,西廊月上半床阴。


怜君独卧无言语,唯我知君此夜心。

不明不暗胧胧月,不暖不寒慢慢风。

独卧空床好天气,平明闲事到心中。

千秋云谷还归我,三二羊裘作近僯。


莫种桃花临水岸,引人来问武陵津。

欲将木石同枯槁,不问猕猴有世情。


信息独惭非正叔,凭谁先报与山灵。

心许回程取道浮,闻君经始入山谋。


白云出岫无踪迹,莫去人间作雨不。

当时猿鹤许相依,烟雾连山隐少微。


空谷独留猿鹤在,岩扉长待主人归。

幽人疏且懒,画里见真容。
仙骨秋山瘦,庞眉暖翠浓。
林峦追马远,神观逼刘琮。
谁将疏懒写,三昧得天机。
游息惟林壑,冠裳只布韦。
神清含俊逸,笔古造精微。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其一】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烂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其一】

征帆挂西风,别泪滴清颍。

留连知无益,惜此须臾景。

我生三度别,此别尤酸冷。

【其一】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


家在江南黄叶村。



【其二】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轻舟弄水买一笑,醉中荡桨肩相磨。


不学长安闾里侠,貂裘夜走胭脂坡。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钓艇归时菖叶雨,缫车鸣处楝花风。


长江昔日经游地,尽在如今梦寐中。

青山只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初。


会见四山朝鹤驾,更看三李跨鲸鱼。


欲从抱朴传家学,应怪中郎得异书。

宝云楼阁闹千门,林静初无一鸟喧。


闭户莫教风扫地,卷帘疑有月临轩。


水光潋滟犹浮碧,山色空蒙已敛昏。

铅膏染髭须,旋露霜雪根。


不如闭目坐,丹府夜自暾。


谁知忧患中,方寸寓羲轩。

浮生知几何,仅熟一釜羹。


那于俯仰间,用此委曲情。


自怜无他肠,偶亦得此生。

茅茨破不补,嗟子乃尔贫。


菜肥人愈瘦,灶闲井常勤。


我欲致薄少,解衣劝坐人。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一落泥途迹愈深,尺薪如桂米如金。


长庚到晓空陪月,太岁今年合守心。


相与啮毡持汉节,何妨振履出商音。

湖上青山翠作堆,葱葱郁郁气佳哉。


笙歌丛里抽身出,云水光中洗眼来。


白足赤髭迎我笑,拒霜黄菊为谁开。

荦确何人似退之,意行无路欲从谁。


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时。

似闻高隐在前村,坐膝扶床戏子孙。


自赏春光携桂酒,喜逢晴色款柴门。


屏间带日金人活,头上迎风彩胜翻。

不学刘更生,黄金铸上方。


不学房次律,身事问颍阳。



王烈亦何人,叔夜未可量。

燕子人亡三百秋,卷帘那复似扬州。


西行未必能胜此,空唱崔徽上白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