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琵琶洲近斗牛星,鸾凤曾于此放情。


已觉地灵因昴降,更闻川媚有珠生。


一滩红树留佳气,万古清弦续政声。

越王城下水融融,此乐从今与众同。


满眼芰荷方永日,转头禾黍便西风。


湖光尽处天容阔,潮信来时海气通。

芳岁倏云晏,故山风雪时。


胡为在中路,复此行迟迟。


为有贤主人,爱客情依依。

天聪已许一言悟,年少悬知万卷开。


珍重当时读书处,低回空有后人来。

喜陪后骑陟崔嵬,竹里泉鸣古寺开。


吟罢苏仙头白句,天风更送好诗来。

地兼梁益盛中权,自昔畴咨出万全。


定喜封章来活国,故烦伏轼去筹边。


军民传诏欢声溢,妇女迎门巧笑妍。

公子威名动海滨,四年相与愧情亲。


忽闻黄钺分全蜀,更祝彤庭列九宾。


执手便惊成契阔,赠言还喜和阳春。

百年地辟有奇功,创见犹惊鹤发翁。


共喜安车迎国老,更传佳句走邮童。


闲来且看潮头入,乐事宁忧酒盏空。

忆昔趋丹阙,看公上玉除。


民饥深献纳,主圣极欷歔。


解手寒江阔,惊心夜壑虚。

德量推容物,才猷足济时。


阴功覃远徼,馀算饱雄师。


行李淹星岁,还乡感羽仪。

琼树凌霜雪,葱茜如芳春。


英贤虽出守,本自玉阶人。


宿昔陪郎署,出入仰清尘。

一凶乃一吉,一是复一非。


孰能逃斯理,亮在识其微。


三黜故无愠,高贤当庶几。

三山有琼树,霜雪色逾新。


始自风尘交,中结绸缪姻。


西掖方掌诰,南宫复司春。

天上胡星孛,人间反气横。


风尘生汗马,河洛纵长鲸。


本谓才非据,谁知祸已萌。

青春衣绣共称宜,白首垂丝恨不遗。


江上几回今夜月,镜中无复少年时。


生还北阙谁相引,老向南邦众所悲。

向夕灯稍进,空堂弥寂寞。


光寒对愁人,时复一花落。


但恐明见累,何愁暗难托。

亭亭常独立,川上时延颈。


秋水寒白毛,夕阳吊孤影。


幽姿闲自媚,逸翮思一骋。

旧井依旧城,寒水深洞彻。


下看百馀尺,一镜光不灭。


素绠久未垂,清凉尚含洁。

龙泉闲古匣,苔藓沦此地。


何意久藏锋,翻令世人弃。


铁衣今正涩,宝刃犹可试。

宝镜凌曙开,含虚净如水。


独悬秦台上,万象清光里。


岂虑高鉴偏,但防流尘委。

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


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江上逢星使,南来自会稽。


惊年一叶落,按俗五花嘶。


上国悲芜梗,中原动鼓鼙。

漂泊来千里,讴谣满百城。


汉家尊太守,鲁国重诸生。


俗变人难理,江传水至清。

兰桡缦转傍汀沙,应接云峰到若耶。


旧浦满来移渡口,垂杨深处有人家。


永和春色千年在,曲水乡心万里赊。

玄黄一疲马,筋力尽胡尘。


骧首北风夕,徘徊鸣向人。


谁怜弃置久,欲与驽骀亲。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


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

却访巴人路,难期国士恩。


白云从出岫,黄叶已辞根。


大造功何薄,长年气尚冤。

新安君莫问,此路水云深。


江海无行迹,孤舟何处寻。


青山空向泪,白月岂知心。

片石羊公后,凄凉江水滨。


好辞千古事,堕泪万家人。


鵩集占书久,鸾回刻篆新。

飞飞画楫绕花洲,霁雨浮花出岸流。


谁广金明为水战,自来银汉有霓舟。


行从使节春尤盛,住买吴山老未由。